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CAE分析软件Moldex3D先找出整个设计是否存在缺陷,为了增加优化效率,采用田口实验设计法规划控制因子与配置。L9(34)直交表来求得成型条件的最佳化参数组别,观察结果并找出最佳成型条件,以降低成型后所发生的体积收缩率以及翘曲位移量。由S/N因子反应表可看出对于Z轴变形量在塑料温度209℃、保压时间11.025 s、冷却时间17.85 s时较优良。Z轴的翘曲从1.64 mm降低到1.04 mm,整体改善了36.5%,最终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了模具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琳  张良  翟豪  张爱清  杨阳 《化学试剂》2012,34(3):248-252
对壳聚糖进行了N-己基化改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铂纳米簇/N-己基化壳聚糖杂化膜,研究了该杂化膜催化剂在苯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利用FT-IR、TEM、XRD和XPS等手段对杂化膜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TEM结果显示,铂纳米粒子平均直径约为5 nm,XPS结果表明,Pt与壳聚糖中的N和O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位。用N-己基化壳聚糖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苯液相加氢反应,部分加氢产物环己烯的选择性可达60.3%,而单独以Pt纳米簇作为催化剂无壳聚糖膜时,没有环己烯生成。结合催化剂表征结果和催化性能分析,杂化膜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胀过程以及Pt与N、O之间的配位作用等因素是控制苯加氢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催化苯部分加氢制备环己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Pt/CS)对液相苯部分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微波加热还原氯铂酸的方法制备了单分散铂纳米簇,并将其与壳聚糖(CS)进行杂化后得到铂纳米簇/壳聚糖杂化膜.利用,ITEM、Frr-IR、XRD和XPS等对铂纳米簇以及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表明,铂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3.7 mm.XP...  相似文献   
4.
基于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特点以及轮毂电机低转速、高转矩的特点,提出了轮毂电机再生制动方法。为了恢复最大制动能量,在中等强度制动条件下通过轮内电机输出车辆减速的所有制动转矩。由AMESim软件建立液压制动系统和轮毂电机驱动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NEDC循环和FTP75循环对车辆驾驶条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轮内电机制动方式,制动能量回收率显著提高,电动车的能源效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汽车仪表盘后盖模具射出成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浇注系统对于模具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基于CAE分析,利用Moldex3D软体模拟仿真,将不同类型的浇注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各浇注系统的优缺点,选取其中最优的设计方案,改善模具设计,减少模具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新开发的ORVR活性碳罐本体由于结构特殊、尺寸较大,具有深腔结构,成型时易出现翘曲变形,影响塑件成型质量及实际使用功能,模具设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运用Moldex3D模流分析软件对注射成型冷却系统及浇注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仿真结果显示X、Y、Z方向的翘曲变形量都有所减小,翘曲变形总量由4.762 mm减小到3.484 mm,再通过模具预变形设计达到装配要求。根据Moldex3D的优化分析结果,最终完成碳罐本体注射模设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款新型ORVR活性碳罐结构开发的创新设计。基于多孔介质原理,运用Fluent软件的k-Epsilon湍流模型,一定流量下模拟碳罐吸附与脱附的过程。根据分析结果查看了速度场、压力分布、流线矢量情况,总结了碳罐内部流场的流动特性。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打样,进行通气阻抗的试验验证。多组数据模拟结果显示,随着进气流量不断增大碳罐内部通气阻抗值也不断的增加,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误差控制在5%以内,验证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接枝改性壳聚糖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苯加氢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翟豪  张爱清  秦君 《化学试剂》2013,35(3):252-256
对壳聚糖(CS)进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改性,并与Pt纳米簇进行杂化,制备出Pt/CS-g-GMA杂化膜。采用TEM、XRD、1HNMR和XPS等手段对杂化膜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苯液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相对于壳聚糖负载铂纳米簇杂化膜催化剂(Pt/CS),使用Pt/CS-g-GMA杂化膜催化苯加氢反应,苯的转化率大幅度提高,从0.54%增加到了2.14%,环己烯的选择性一直保持在55%左右。而使用纯铂纳米簇催化剂时,产物中没有环己烯生成。因此,CS-g-GMA膜在控制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GMA基团的引入改变了壳聚糖的结晶度,增加了膜在苯中的溶胀度,详细讨论了杂化膜的结构、膜的溶胀度以及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H2和CH4为反应气源,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缩写HFCVD),于不同温度下,在金属Mo表面上制备金刚石薄膜,并分别对薄膜进行退火和氧化性酸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拉曼光谱(Raman)及物相分析(XRD),研究沉积温度与后处理工艺对薄膜质量和薄膜表面内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下沉积的薄膜晶型良好,晶粒尺寸大且均匀,平均粒径为0.5μm,薄膜中存在2.72 GPa的压应力;该薄膜在氢气气氛中退火后质量得到提升,金刚石的Raman特征峰强与石墨的Raman特征峰强的比值从2.780 0上升至4.451 6,薄膜中无定型碳和石墨成分的总含量(质量分数)下降37.6%;采用过氧化氢氧化处理后,薄膜中无定型碳和石墨的总含量(质量分数)下降26.8%,薄膜中69.0%~73.0%(质量分数)的trans-PA被氧化处理掉,热应力得到释放。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注塑件加玻璃纤维引起的翘曲变形,传统方法很难做到精确地预测,为产品反变形补偿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基于CAE技术,运用Moldex3D软件对添加玻纤的某"C"型产品进行"冷却+充填+保压+冷却+翘曲"分析,得到各方向翘曲位移量。采用反变形原理修改原始方案产品结构设计,试模验证模拟的可靠性,误差控制在5%以内。依据Moldex3D模拟结果的翘曲变形量,指导产品变更设计的反变形补偿量,成功解决了"C"型产品的翘曲变形问题。随机抽样测量15组产品,最大翘曲量为0.04 mm,远小于0.2 mm的精度要求。CAE技术为降低产品的开发风险提供了保障,反变形技术为注射成型时翘曲变形的控制、模具及工艺设计的选择和预留变形量的确定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