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聂向锋 《当代石油石化》2011,19(12):17-20,44
介绍了21世纪我国炼化工程技术在现代大型化炼厂技术开发、炼化装置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国产化等方面取得的主要发展成果,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低碳减排和能源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许多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全球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石化行业首当其冲,受到来自政府、社会、投资人等的巨大压力,企业纷纷提出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力图加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文章研究总结了全球主要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的动因、目标和战略,并对其转型主要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有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液-固循环流化床与常规液-固循环流化床的区别在于提升管底部入口结构和顶部出口结构的不同.实验装置为φ80×8000 mm有机玻璃床,新结构可在较高表观液速和较高颗粒循环速率下操作.利用光纤速度测量仪测量床内颗粒速度径向分布,得到了颗粒速度径向分布规律.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发现,新型循环流化床颗粒速度径向分布与较高的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以及由此引发的较大的边壁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IGCC多联产技术的背景、特点,介绍了国内外IGCC多联产技术发展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IGCC多联产技术尽管仍存在造价高、技术有待完善等问题,但在国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支持新兴战略产业的背景下,依据环保、节水、能源高效经济利用等特点,该项技术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油价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低位震荡,国际石油公司在此期间剥离境外炼油销售资产明显增多。中国炼化企业为获得更大境外市场份额,积极参与境外炼油及销售网络资产并购。鉴于炼油业务的行业特点,相关并购面临的风险具有一定特殊性。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低油价下境外炼油资产出售的背景,对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风险防控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炼化企业走出去开展相关并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液-固循环移动床反应-再生冷模装置中,以水-玻璃珠为液-固体系,对300 mm×3 000 mm的液-固循环移动床再生器内的操作域和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下料管出口和料位高度的相对位置对床层流动状态有较大影响,当料位高度高于下料管出口高度时,床层流动可以分为局部流化床区和移动床区两个区域.随着表观再生液速的增大,移动床区先后经历了移动床流动和散式流化床流动,移动床流动的操作液速为0~6.5 mm/s,散式流化床流动的操作液速为6.5~20.5 mm/s.随着表观再生液速的增大,移动床层各轴向高度颗粒平均速率均增大;表观再生液速超过一定值后,颗粒平均速率基本不变.在各轴向高度床层上,随着表观再生液速的增大,局部流化床区周向影响区中心夹角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一套新型液固提升管-流化床组合反应器中,以水-玻璃珠为液-固体系,对f500 mm′4000 mm的液固流化床反应器内不同高度颗粒固含率的径向分布进行了实验,考察了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操作条件对颗粒固含率径向分布的影响. 实验表明,液固流化床内流动区域在轴向上可以划分为分布器影响区、过渡区和均匀流化区,径向上可以划分为中心区和环隙区. 这种分布特征主要取决于分布器的结构、尺寸及其流化介质. 本工作还对液固流化床与气固喷动床的三区流动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聂向锋  卢春喜  蓝兴英 《化工学报》2008,59(6):1366-1376
在φ80 mm×8000 mm的液固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利用实心玻璃珠和常温水,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密度液固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考察。实验发现,高密度液固提升管中,颗粒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径向分布均为抛物线分布,轴向平均固含率分布总体上为下浓上稀的波动形式分布,颗粒在提升管中的流动表现出加速-减速-再加速直至充分发展的过程。这种分布特征与较高颗粒浓度、较高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及喷管式液体分布器的影响有关。液固提升管中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均为尖而窄、较对称且没有明显拖尾的单峰分布,这表明颗粒基本是以弥散颗粒形式存在,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较为均匀。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较为合理,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对颗粒密度和颗粒粒径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