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一次PM10污染过程模拟与气象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MM5-CAMx耦合模式模拟和气象观测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一次PM10污染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利用颗粒物来源识别(PSAT)技术模拟分析了华北地区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对北京市PM10的贡献,模拟结果发现来自周边地区特别是河北、天津地区PM10的跨界输送是造成本次北京市PM10污染过程的主导原因.气象观测诊断分析发现本次PM10污染过程与区域气象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同时发现PM10高质量浓度过程经历了2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在西南风作用下污染物跨界输送造成了北京市PM10质量浓度的增高,诱发了北京市PM10污染的产生,第2个阶段为在均压场和弱低压作用下,北京市PM10本地排放的累积作用维持了PM10的高质量浓度,同时第2个阶段还伴随着东南风的输送,天津源对北京地区的输送也加强了北京市PM10的高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干式连接分片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地震响应,以某大空间综合管廊实际工程为例,基于有限元分析法采用商业软件ABAQUS建立土体-综合管廊的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不同地震波作用等对管廊结构的地震响应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综合管廊角部为整体结构的最薄弱环节,在抗震设计中应予以重视;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条件下,管廊加速度响应随结构埋深的减小而增大,但在罕遇地震工况下却恰好相反,其中EI Centro地震动对结构的地震响应较为明显;管廊顶、底板间的相对位移与地震动参数几乎无关联,经计算其对应的剪切角满足我国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分片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在总结国内外综合管廊抗震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以山东某实际工程背景,基于反应位移法采用有限元软件 SAP2000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对该综合管廊 进行抗震设计分析与验算,并分析多种荷载组合工况对该结构内力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 明:多种荷载工况条件下,最不利弯矩、剪力主要集中分布在侧墙与顶板之间位置;管廊通常可直接按照 荷载标准组合进行抗震设计,但对于高烈度地区,地震作用组合可能起控制作用;分片预制装配式综合 管廊在设计拼接截面处受力较小,有利于预应力筋的连接布置,而角部控制截面承载能力经验算亦满足 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接地降阻措施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接地工程实践,分析目前接地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降阻措施,如外延接地、深井接地、接地降阻剂、水下地网和自然接地体的利用等,对各种降阻措施的具体应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所得结论对电力系统接地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引入,有必要探讨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是否还具有良好 的抗震性能。采用改进的 Kelvin碰撞分析模型和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建立基础隔震结构与周围挡土墙 碰撞的运动方程,用 MATLAB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研究基础隔震结构 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响应。比较考虑碰撞和不考虑碰撞两种情况下,上部结构平均延性系数和 隔震支座平均剪应变随隔震结构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不同碰撞参数下,上部结构平均延性系数和 隔震支座平均剪应变随隔震结构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作用 下的碰撞控制了隔震支座的剪应变,但加剧了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提高上部结构或者隔震体系的屈 服承载力可以降低上部结构的碰撞响应,增加隔震缝宽度、提高隔震体系屈服承载力或者隔震支座直径 可以降低碰撞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一次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区域大气污染现象及其成因,对一次区域性大气重污染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尺度高压、低压的弱气压场控制背景下,污染物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达到重污染;在锋区背景下污染物消散,区域空气质量好转.引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形成区域重污染过程的有关气象要素,能较好地说明我国北部城市重污染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结合接地工程实践,分析目前接地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降阻措施,如外延接地、深井接地、接地降阻剂、水下地网和自然接地体的利用等,对各种降阻措施的具体应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所得结论对电力系统接地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北京重污染事件中污染物输送轨迹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天气研究与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以及三维拉格朗日轨迹模式,以北京2003年10月18—22日出现一次重污染过程为例,研究反气旋系统控制下污染物的输送规律和移动路径,并分析环境和气象观测数据,阐述其成因.结果表明,当反气旋均压控制北京地区时,由于地方性环流起主导作用,污染物在反气旋控制区内徘徊,形成地方性风输送积累;当反气旋后部偏南风经过北京地区时,本地区累积的污染物向东北输送,最终在低压区汇聚垂直抬升,进入自由大气.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最南界使用激光雷达探测大气粒子浓度的垂直分布,在2002年1月14日探测到上空1.5~3 km高度出现较高浓度的沙尘粒子气团,地面气象观测是较大范围的霾现象.本文研究了这次观测数据,对出现此种大气现象的背景给予解释,此外又分析了我国较大范围的地面ρ(PM10)的污染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气环境的区域特征与沙尘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讨论了北京大气环境的区域性特征。利用网络点集确定出大气输送通道,提出了汇聚带概念,同时分析了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使用激光技术探测了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北京大气环境质量与周边地区的污染源有密切的关系,认为只有进行同步治理才能有效地改善首都大气环境的质量。通过卫星监测技术和对气象流场进行分析,对我国沙尘暴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境外沙尘源和境内沙尘源,并以2002年3月20日北京一次特强沙尘暴为例,对原始沙尘源的分布进行了解析,分析指出原始沙尘源包括春季长江以北广大的裸露土地,显示出沙尘暴起始过程是以点源群出现,然后合并为沙尘带,最后出现大面积沙尘污染。并简述了我国现代环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