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YSBH-02分子筛催化剂上异丙醇与苯气相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YSBH-02型分子筛催化剂上异丙醇与苯常压气相烷基化合成异丙苯的工艺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温度(200~340℃),苯/醇摩尔比(4.5~15.5)和液相空速(5~50h^-1)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基于正交实验设计综合考察了温度、苯/醇比和液相空速对烷基化规律和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YSBH-02型分子筛催化剂对异丙醇与苯气相烷基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为适宜的烷基化条件为:温度280℃,苯/醇摩尔比13:1,液相空速9h^-1。  相似文献   
2.
针对M大型氨厂氨合成回路扩能改造,提出将现有3个合成塔进料顺序简单调换,调换后的第三合成塔改装钌基催化剂.替换原有的铁基催化剂。应用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方案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与现有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案在不新增合成塔数量前提下,即可实现提高液氨产量37%的目标;改造后的3个合成塔运行参数满足...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渣油加氢过程中脱镍和脱钒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级数为0.5~2。动力学研究得到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相关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可以归因于实验条件不同,如渣油原料类型不同、反应器类型不同和催化剂体系不同等。  相似文献   
4.
对渣油加氢过程中沥青质转化、残炭转化和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进行了综述。关于沥青质转化、残炭转化动力学研究得到的活化能、反应级数等相关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相互矛盾之处,这可以归因为实验条件的不同,如渣油原料类型不同、反应器类型不同和催化剂体系不同等。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KBR将新型钌基催化剂成功应用于氨合成工业生产,并且形成以钌基催化剂为核心的KAAP工艺。钌基催化剂由于其远高于铁基催化剂的活性特征,已经在提高产量、降低能耗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钌基催化剂作为氨合成第二代催化剂,与铁基催化剂相比,具有活性高,使用寿命长,操作条件相对缓和等优点,国内已经开发成功,但未见工业化应用报道。针对某大型氨厂氨合成回路扩能改造,提出对现有3个合成塔中的第三塔进行改造,改造后第三塔装填钌基催化剂,催化剂床层由一个增加为两个,床层之间有换热器。应用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并与现有改造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案在不新增合成塔数量的前提下,即可实现提高液氨产能35%的目标;改造后的3个合成塔运行参数满足工业生产要求,钌基催化剂在较高氨含量下仍然表现出优异的活性;与现有新增合成塔的改造方案相比,本改造方案在成本方面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季节更替或突发天气状况时,油库由于储存量大、周转周期长,因而难以及时调整柴油牌号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此有必要在油库进行柴油再调和。综合考虑调和用柴油价格、目的牌号柴油价格、添加剂价格等因素,建立了有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数学调和规律模型,并进行优化求解,在确保调和目的牌号柴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实现油库柴油再调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所建立模型还可针对市场价格波动调整调和策略,适时优化调和方案。  相似文献   
7.
采用BET、ICP、元素分析、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及TEM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工业装置运转后的渣油加氢脱残炭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运转后的脱残炭催化剂积碳量高达24.57%(w),且积碳在催化剂径向上呈"V"型分布,更多地沉积在催化剂边缘;积碳量大及积碳在催化剂径向分布不均匀使催化剂孔径变小,扩散阻力增加,孔内活性位利用率降低;运转后的脱残炭催化剂的MoS2相变长,且层数增加,使活性位减少。为提高脱残炭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应加强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改善积碳在催化剂径向上的分布,提高MoS2相的高温稳定性,并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避免热点和飞温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渣油加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渣油加氢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渣油深度转化技术,高性能渣油加氢催化剂的研发是其核心。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渣油加氢催化剂——金属/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从催化剂制备方法、反应活性、活性相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其在渣油加氢中的应用研究情况。提出应该从增强催化剂机械强度、改进催化剂成型工艺、提高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改进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