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彩色胶片与数字照相的成像效率分析及对其未来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作者曾经通过评估成像效率的当前状态和理论极限之间的差距以及分析产生此差距的原因预测过卤化银照相材料的未来发展,本文描述了采用上述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彩色胶片与数字照相的现状,经预测在未来前者成像效率的改进余地会远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一、起源银盐摄影,开始于1727年。当时,J.H.Schulse 曾利用硝酸盐的感光性来记录影像。1837年,L.J.M.Dagurre 创造了薄板照像法(用碘化银薄层)后,真正的银盐摄影才获得成功。虽然,银盐照像的历史如此悠久,但至今它在各种感光材料中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接着以前的几篇文章,作者从光吸收、潜影形成效率、最小潜影中心的尺寸以及材料储存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了卤化银感光材料已达到的性能现状.潜影形成的效率取决于由吸收的光子产生的量子产率、敏化中心对电子的俘获和光电子与正空穴间的复合.可以肯定,感光材料的性能提高尚有很大的余地.依据上述的考察及其与静态数字照相的比较,可预测未来世界的卤化银感光材料生产的发展会趋缓.有一点应清楚,感光科学与技术彼此间已互动促进了许多年,生产出了高精细、高复杂的感光材料,此类科学与技术不是一些后来者能轻而易举超越的,而且它们所取得的各项进展无不依赖于感光科学和技术学会的种种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