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叙述了国内外Co-Mo系宽温耐硫催化剂和燃料电池用贵金属及CeO2(二氧化铈)基变换催化剂研究情况的进展,提出了焦炉煤气中CO变换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建议.分析认为,选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在不改变Co-Mo主催化剂的基础上,对活性组分含量及助剂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焦炉煤气变换,将有助于提高焦炉气制氢产率及CO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魏永永  赵钰琼    刘瑞  王莉萍  徐昕逸  张永发 《热力发电》2021,50(12):108-114
长焰煤通过加氢改性转化为黏结性煤,有利于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益和扩大炼焦煤资源。利用亚临界H2O-CO体系对印尼长焰煤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下改性煤的热解特性,并利用索氏抽提、热重(TG-D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探究了煤结构变化对其热解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焰煤在亚临界H2O-CO体系中改性后黏结性显著提高,获得的改性煤黏结指数(GRI)随反应温度升高至340 ℃而达到最大值;改性煤中氢含量和索氏抽提可溶组分收率的提高,使得改性煤热解焦油产率升高而热解气产率降低,同时改性降低了煤中氧含量,导致热解水产率降低;改性煤中沥青烯组分提高,将抑制其快速热解失重,而改性处理后脂肪族-CH、-CH2和-CH3伸缩振动吸收峰增强,导致改性煤热解气H2和CH4体积分数均高于原煤。  相似文献   
3.
在亚临界H2O-CO体系中开展了褐煤改性增黏研究,利用气相色谱(G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13C核磁共振(13C-NMR)、热重分析(TG)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方法,探索了CO对煤黏结性、结构特征和自由基变迁规律的影响,进而认识了CO对煤改性增黏的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在CO初压为4.5 MPa时对...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新疆昌吉地区低热值的油页岩,将油页岩和准东煤进行混合燃烧,利用热重分析仪(TG)、灰熔点测定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等手段对其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灰熔点变化及Na的挥发进行充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灰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质量比(B/A)的降低(油页岩比例升高),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升高,可燃性和燃烧特性降低;随着B/A的降低,混合燃料的灰熔点先下降后上升,当B/A为1.67时,灰中各组分比例正好位于低温共融区域,导致灰熔点降低;随着B/A的降低,Na元素的挥发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当燃烧温度为850℃、B/A为1.44时,Na挥发降至最低;油页岩可将煤中的Na固定至灰中,有效地抑制了Na挥发,为油页岩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CO催化变换制氢反应机理及传统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焦炉气制氢流程,提出了利用水煤气变换反应将焦炉气中CO转化为H2和CO2的技术方案。该技术使变换后的气体组成简单易于分离,其关键是开发或优选以焦炉气为原料的CO变换催化剂。基于文献分析,讨论了国内外CO变换反应机理、CO高变催化剂和低变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为开发焦炉气中CO转化的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