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几年,以稠化水作为压裂液的水力压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能够提供一个相对长的裂缝长度,并且没有常规交联冻胶液压裂作业带来的聚合物伤害.但是稠化水压裂最大的缺点就是支撑剂沉降和砂堵,这就要求它必须要有高的排量和低的砂比.上述不足正好为混合液压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它是将稠化水作为压裂前置液然后紧跟交联冻胶液的液体组合.文章将在俄克拉荷马Anadarko盆地深的高温高压致密气层使用混合液压裂作业同常规的稠化水压裂及交联冻胶液压裂进行比较,同时,对混合液压裂产生的裂缝形状、冷却效应和施工费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撑剂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影响支撑剂性能的因素很多,除了支撑剂自身因素外,外界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从实验角度研究分析了支撑剂强度、粒径及粒径组合、铺砂浓度、闭合压力、温度和时间、支撑剂嵌入、地层微粒和压裂液残渣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对正确评价支撑剂性能以及合理选择支撑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XW薄互层油藏大型压裂增油效果,提出采取组合加砂和混注纤维的方式来增加有效支撑缝长和裂缝纵向有效铺置,实现优化裂缝支撑剖面,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目的。通过实验确定了组合加砂粒径和比例组合,以及纤维加入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薄互层大型压裂造支撑长缝和缝高有效支撑,提高压裂效果,研究应用了组合加砂技术。在分析裂缝宽度和流体密度对支撑剂运移趋势影响的基础上,得出了组合加砂的顺序为支撑剂粒径由小到大、密度由高到低。借助导流能力试验对比不同支撑剂比例组合,提出了组合加砂时增加大粒径、低密度支撑剂的比例来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该技术在长停井L3井进行了试验,先加入30/50目、密度1.75 kg/L的陶粒20 m3,再加入20/40目、密度1.60 kg/L的陶粒30 m3。压裂后净压力拟合分析表明,支撑缝长196.8 m,支撑缝高42.5 m,基本达到设计预期要求。该井压裂后初期平均产液量5.6 t/d,产油量3.2 t/d。现场施工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造支撑长缝和缝高有效支撑,为类似薄互层大型压裂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对裂缝导流能力影响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获得更大的裂缝导流能力,可以采用将不同粒径的支撑剂组合充填到裂缝中。在裂缝前端铺置小粒径支撑剂,可以防砂和支撑微裂缝,裂缝中部铺置中等粒径支撑剂起主要的支撑作用,在缝口位置铺置大粒径支撑剂用来支撑缝口。实验模拟了三种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对支撑剂抗压强度和导流能力影响变化,结果证明采用不同粒径支撑剂组合即可以拥有大粒径导流能力高的优势,也可以克服大粒径承压能力弱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低渗储层由于孔喉细小,开发过程中入井液进入储层后容易造成严重的水锁伤害。在分析水锁原因的基础上,开展了水锁伤害评价实验,研究了水锁伤害变化规律,并首次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解除水锁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外来液侵入岩心后初期水锁伤害率高达85%以上,经返排后水锁伤害有较大幅度降低,水锁伤害程度与小孔隙中外来液的滞留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可以大幅度降低岩心水锁伤害率。通过实验认为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测得小孔隙中外来液的滞留量计算水锁伤害程度;提高返排量和降低入井流体的表面张力可以降低储层的水锁伤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减阻剂浓度、防膨剂浓度和助排剂浓度的优化研究,形成非交联体系中高黏滑溜水配方为0.10%~0.30%减阻剂+0.20%防膨剂+0.10%助排剂和低黏滑溜水配方为0.08%~0.10%减阻剂+0.10%防膨剂。此外对低中高黏滑溜水进行了携砂、降阻、破胶、岩心伤害性能系统性评价,并在X平台三口致密油井和HZ区块五口页岩油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复杂条件下支撑裂缝导流能力试验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压裂施工设计时,对支撑剂性能评价和优选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用API导流仪测得的短期导流能力数据乘以一个经验系数,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影响,没有考虑储层实际情况,优选出来的支撑剂可能对于储层来说并不是最适合的.从试验角度研究分析了不同支撑剂粒径组合、支撑剂嵌入、时间和温度、地层微粒、压裂液残渣等对导流能力的影响,充分考虑实际储层特性,为正确评价和优选支撑剂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高水平井产能通常借助酸化的手段。在酸化作业中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注酸量qi和井口注入压力pi数据来监测基质酸化过程中表皮系数s的动态变化,实现对酸化过程的实时跟踪监测和评价。文章提出了两种新的水平井基质酸化效果实时评价方法,其最大的不同在于迭加时间是关于时间平方根的函数而非在垂直井模型中经常使用的对数函数,这可以保证实时计算所取的时间间隔更小,模型数值计算更稳定,分析求解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0.
渗吸采油是低渗、超低渗储层有效开发方式之一,明确动、静态渗吸采油特征差异,评价影响渗吸效果的主控因素敏感性一直是该类储层渗吸采油研究的核心。基于低渗储层基质岩心,开展了动、静态渗吸对比实验,分别评价了初始渗透率、孔隙结构、渗吸压力、裂缝、边界条件及渗吸介质等因素对低渗储层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渗吸实验方法下,随着渗吸压力的增大,采出程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结构越好,较高初始渗吸速度的持续时间越长,渗吸驱油效率越高;随着初始渗透率、渗吸表面积及界面张力的变大,渗吸采收率呈上升趋势。2)在动态渗吸实验方法下,采出程度、驱油速度与渗吸压力呈正相关趋势,其余因素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与静态渗吸驱油规律基本一致。3)相较于静态采收率,动态采收率在渗吸-驱替的协同作用下明显更高;此外,驱替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程度与渗透率、孔隙结构、渗吸压力以及岩心端面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趋势,与表面活性剂溶液界面张力呈负相关趋势。该研究成果对低渗储层渗吸采油方式优化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