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0篇
化学工业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EIS研究PEMFC膜电极的活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膜电极达到和发挥其最佳性能,对其进行活化是一种有效方法,变流强制活化对提高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理想。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膜电极活化过程机理的研究表明,氧电极在活化过程中电化学反应电阻大大降低,氢电极和氧电极的双电层电容均显著增大,活化过程大大增加了膜电极的电极有效面积,有利于膜电极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表面技术在太阳能热转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评述了电化学表面技术在太阳能热转换光谱选择性涂层中的应用,包括黑铬、黑镍、黑钴电镀,铝氧化,钢铁和铜钝化等工艺及光学性质。并对涂层厚度的优化、基体的影响、膜导电性能与发射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及其对镍电极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添加剂对镍电极的活性物质利用率、放电电位、使用寿命和宽温度范围内使用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总结归纳了α-Ni(OH)_2的制备与稳定性机理、物理与化学性能、以及α-Ni(OH)_2/γ-NiOOH作为镍电极活性物质的可行性。最后还简述了添加剂的载入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应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放电制度下铅酸蓄电池电极表面电位、电流的分布,并计算分析了板栅设计的有关问题。为电池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Nafion 浸渍的 PEMFC 氧电极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气体扩散层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膜电极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Nafion浸渍和PTFE粘接两种电极制备工艺,分析了采用Nafion溶液浸渍氧电极后性能提高的原因。实验发现:气体扩散层影响膜电极性能,采用低电阻值的碳纸有利于膜电极性能的提高;采用Nafion溶液浸渍PTFE粘接的电极显著提高了电极性能,这归因于氧还原反应三维反应区的扩展。  相似文献   
6.
TEM,XRD和EIS在PEMFC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科  陈延禧  张继炎 《电池》2001,31(5):244-247
对利用TEM和XRD研究PEMFC中的Pt/C电催化剂以及合金催化剂的物理性能 ,利用EIS研究MEA中PTFE和Nafion含量的影响、电荷传递反应动力学和扩散动力学以及水迁移和水管理的情况、进展和问题进行了评述。最后探讨了可用于PEMFC基础研究的若干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RuO_2-SnO_2电极的XRD分析和电化学表面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RuO_2-SnO_2混合金属氧化物电极的相结构和晶格参数.结果表明:RuO_2和SnO_2形成了具有金红石型结构的固溶体.但与RuO_2-TiO_2电极比较,晶粒较为细小,因此涂层较致密.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极的活性表面(q~*),结果显示,RuO_2-SnO_2电极具有较小的电极外表面和较大的电极内表面.上述结果有助于说明RuO_2-SnO_2电极稳定性提高的原因,同时也由于形成了更稳定的RuO_2-SnO_2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一、工业电解(氯碱工业、电解冶金、无机及有机电合成)是电化学工程中规模最大、耗能最多的部门(在发达国家约占全国发电量的4~5%)。电解反应往往伴有气体的发生,对电槽的性能影响甚大:在体相,由于电解液中充气率的提高,有效电导率下降,导致槽压升高,能耗加大;在界面上,由于气泡在电极表面(近傍)的粘附、聚集,  相似文献   
9.
应用X光电子能谱(XPS)、X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表面谱、电位滴定法等进行了金属阳极电催化选择性的研究。并对运用“氯氧差”评述电极进行了论述及对其不能解释所有的实验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DSA/NaCl体系电解析出的氯气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延禧  沈曼丽 《化工学报》1992,43(5):556-561
采用激光衍射法研究了DSA/NaCl体系电解析出的氯气泡大小及其分布特点.发现在50~300mA/cm~2区间内电流密度提高,氯气泡增大;电极的取向和结构是影响气泡大小的重要因素;NaCl浓度减小时气泡减小.研究表明,对于多气泡体系,气泡的聚并与电解气泡的大小及分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