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龙趸石斑鱼肝脏中天然维生素A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与合成维生素A对干眼症改善效果的差异,采用水浴皂化法结合反相色谱法测定龙趸石斑鱼肝脏各脂质组分中维生素A含量,并从中性脂中分离得到天然维生素A棕榈酸酯含量较高的F3组分,分别研究了F3组分与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细胞模型的影响及二者的差异。实验设置角膜上皮细胞正常组(NC)、干眼症细胞模型组(MC)、F3实验组[低剂量组(LF3)、中剂量组(MF3)、高剂量组(HF3)]及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标准品对照组[低剂量组(LVAP)、中剂量组(MVAP)、高剂量组(HVAP)]。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及毒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细胞内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龙趸石斑鱼肝脏中99.57%的维生素A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主要是维生素A棕榈酸酯,且在肝脏中性脂中含量最多。从中性脂中分离纯化得到了含天然维生素A棕榈酸酯的F3组分,当F3组分质量浓度高于286.00pg/mL时,HCE-T存活率显著下降。F3组分及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均能显著提高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细胞存活率,降低其凋亡率,且低、中剂量的F3组细胞活力高于高剂量F3组及低、中、高剂量的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在白介素(IL-6)相对表达量中,低、中剂量的F3组及低剂量的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的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P<0.05);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对表达量中,低、中、高剂量的F3组显著低于低剂量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组(P<0.05)。F3组分及合成维生素A棕榈酸酯均能下调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细胞模型中IL-6及TNF-α的基因表达(P<0.05),缓解干眼病导致的炎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热加工处理对华贵栉孔扇贝蛋白、多糖结构与消化特性的具体影响规律,该研究对华贵栉孔扇贝进行蒸制(100℃,5 min)、油炸(150℃,2 min)及烤制(200℃,10 min)3种热加工处理,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体外模拟消化法,比较分析热加工前后扇贝蛋白与多糖的含量、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热加工处理导致扇贝的盐溶性蛋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使碱溶性多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蒸制和油炸处理显著降低水溶性多糖含量(P<0.05),而烤制热加工使其显著提高23.27%(P<0.05);热加工处理对扇贝多糖的化学键无显著影响,但会改变扇贝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并导致其微观结构由平整转换成多孔状;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发现蒸制与烤制热加工均显著提高蛋白质的体外消化率,对扇贝多糖的消化吸收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热加工能改变扇贝多糖与蛋白结构,蒸制处理更有利于扇贝蛋白与多糖的消化。研究结果可为华贵栉孔扇贝合理热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作为绿色抗冻剂的实用性,采用湿法糖基化反应对其热滞活性进行改良。以糖基化接枝度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对糖基化反应进行工艺优化,并对糖基化前后胶原蛋白肽的热滞活性及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胶原蛋白肽葡萄糖糖基化最佳工艺为温度70℃、胶原蛋白肽质量浓度90 g/L、糖肽比4∶1、反应时间90 min,该条件下糖基化接枝度达(52.06±1.50)%;与胶原蛋白肽相比,糖基化产物的热滞活性上升了1.1℃,提高47.8%,冰晶含量降低29.94%,属于“极度活跃”抗冻肽;糖基化后胶原蛋白肽的质荷比由300~700变化为400~800,二级结构的大部分β-转角转变为β-折叠,且增加了羟基的含量。葡萄糖糖基化对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的热滞活性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葡萄糖糖基化罗非鱼皮胶原蛋白肽具有开发成新型、高效绿色抗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中几丁质酶的分布及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照射对几丁质酶的作用,探究了凡纳滨对虾各组织部位几丁质酶活力、UV-C照射工艺及其对几丁质酶学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中肝脏、胃、肠、头壳、壳、尾几丁质酶比活力分别为(72.84±2.54)、(33.54±1.31)、(27.25±0.91)、(21.40±1.25)、(10.74±0.48)、(5.22±0.05)U/g原料。几丁质酶主要分布在虾头部位(含肝脏、胃、头壳),占比达84.83%。正交试验中UV-C照射几丁质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照射功率10 W,照射时间25 min,照射高度10 cm,此时几丁质酶比活力(27.06±0.10)U/g原料。在最优工艺下,各组织部位几丁质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照射前后虾头几丁质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由4变为5。Mn2+、Zn2+、Fe3+、Cu2+对照射前后几丁质酶抑制明显。综上可知,UV-C照射的几丁质酶具有生产壳聚糖潜能,为UV-C照射提高凡纳滨对虾副产物几...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发出具有良好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的银纳米粒,利用桑叶水提取物,通过绿色方法制得桑叶银纳米粒。以AgNO3浓度、反应温度、桑叶水提物的用量、pH以及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桑叶银纳米粒最佳合成条件;通过UV-Vis,SEM及FTIR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细胞毒实验评价其抗菌及抗癌活性。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为:AgNO3浓度5 mmol/L、反应温度35 ℃、桑叶水提液与AgNO3溶液体积比1∶5、反应体系pH 11.0及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桑叶银纳米粒为大小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48.78 ± 0.39) nm,电位(-27.8 ± 2.00) mV;相比于桑叶水提物,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念球菌均表现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25.00、25.00、100.00和100.00 mg/L;桑叶银纳米粒对人宫颈癌(IC50为60.63 mg/L),人肝癌(IC50为 26.98 mg/L)和人乳腺癌(IC50为18.65 mg/L)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发出具有良好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的银纳米粒,利用桑叶水提取物,通过绿色方法制得桑叶银纳米粒.以AgNO3浓度、反应温度、桑叶水提物与AgNO3溶液体积比、pH以及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桑叶银纳米粒最佳合成条件;通过UV-Vis、SEM及FTIR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测定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细胞毒实验评价其抗菌及抗癌活性.结果显示,最佳制备条件为:AgNO3浓度5 mmol/L、反应温度35℃、桑叶水提液与AgNO3溶液体积比1:5、反应体系pH 11.0及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桑叶银纳米粒为大小均一的球形,平均粒径(48.78±0.39)nm,电位(–27.8±2.00)mV;相比于桑叶水提物,桑叶银纳米粒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白色念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分别为(11.39±1.02)、(10.50±0.92)、(10.50±0.61)、(7.90±0.79)和(8.31±0.52)mm;桑叶银纳米粒对人宫颈癌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0.63 mg/L〕、人肝癌细胞(IC50为26.98 mg/L)和人乳腺癌细胞(IC50为18.65 mg/L)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来源的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菲律宾蛤仔蛋白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electro phoresis, 2-DE)技术和液质联用(LC-MS/MS)技术分离和鉴定其蛋白质,借助BIOPEP-UWM在线工具对主要蛋白进行虚拟酶解,使用PeptideRanker和ToxinPred等程序对肽段进行评分和理化性质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 2019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潜在抗炎肽片段,探讨人工合成抗炎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和组蛋白为肌肉组织的主要蛋白质。选用原肌球蛋白作为底物,通过虚拟酶解和分子对接筛选出8种潜在的新颖活性肽。其中DQTF与TLR2和TLR4分别存在7个氨基酸残基和8个氨基酸残基结合位点,而GYTR与TLR2分子中的10个氨基酸残基和TLR4分子中的7个氨基酸残基紧密结合(结合能均低于-5 kcal/mol),表明其是潜在的抗炎肽。活性验证结果表明,2条合...  相似文献   
8.
表征了牡蛎抗氧化及降糖肽的结构特征,并探究了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其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的影响,评估牡蛎肽在消化系统中的稳定性。以酶解法制备的牡蛎肽为原料,采用HPLC法分析其分子质量分布;利用氨基酸组成分析仪及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分析牡蛎抗氧化及降糖肽的结构特征;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胃肠消化前后牡蛎肽的短肽含量、氨基酸组成、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降糖活性(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牡蛎肽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 kDa以下,富含必需氨基酸(46.94%)和疏水性氨基酸(47.68%);其富含支链氨基酸和脯氨酸,且靠近肽链N端位置,是抗氧化及降糖肽的典型结构模式,且其疏水性氨基酸高达43.22%,与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一致。牡蛎肽的短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经胃肠消化后显著增加,而DPPH自由基清除率、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显著降低,说明胃肠消化可能会通过降解牡蛎肽影响其消化稳定性,进而显著降低其抗氧化和降糖活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牡蛎肽消化吸收及稳态化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热水浸提及不同浓度乙醇(30%、50%、70%、90%)分级沉淀制得4组虎杖多糖(PCP-30、PCP-50、PCP-70、PCP-90),分别测定其得率、总糖含量及糖醛酸含量,采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比较其光谱学性质差异,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还原力实验考察其抗氧化性差异,并考察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组分间多糖得率及含量有较大差异,PCP-70总糖含量(557.03 mg/g)及糖醛酸含量(284.85 mg/g)最高,且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还原力实验中表现出最高的抗氧化性,4组虎杖多糖红外检测都具有多糖的典型基团,紫外图谱波形近似,相关性研究表明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与上述抗氧化模型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因此,70%乙醇更适宜沉淀制备虎杖多糖,且所得虎杖多糖抗氧化性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