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介绍了氟气的性质及其应用,同时介绍了氟气在无机氟化反应和有机氟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N—氯乙酰氨基乙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正荣  陈慧闯 《化学试剂》1997,19(5):264-264,280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计算为高电压电解液的配方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Gaussian软件可以有效模拟电解液中某一成分的分子构型和溶剂化状态,计算出化合物的分解路径与分解产物,进而大幅缩短电解液研发周期。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该计算方法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研究中的相关进展,并以高电压电解液为例,介绍了该理论在溶剂氧化电位计算方面的应用,结合分子模型的优化,实现了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基本统一。此外,详细阐述了砜类、氟类、离子液体等几种新型高电压溶剂和磷酸酯类、硼类、腈类等几种成膜添加剂的应用。相信今后随着动力学理论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优化,该方法在高浓度电解液、固液界面作用机理等当前难以实现的理论模拟问题方面的应用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4.
吗啉—2,5—二酮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正荣  陈慧闯 《化学试剂》1999,21(5):311-311,317
吗啉-2,5-二酮为制备似肽高分子聚(氨基乙酸-羟基乙酸)的必需单体,其合成研究开展得较迟,文献报道也较少。1983年,ShakabySW和KoelmelDF发表了吗啉-2,5-二酮合成的专利,通过直接加热N-氯乙酰氨基乙酸钠,收集升华的环合物吗啉-2,5-二酮,收率仅5%[1]。1994年,in′tVeldPJA和沈正荣等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合成工艺,先将N-氯乙酰氨基乙酸钠吸附在硅藻土上,加入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锑作为解聚剂,再加热,收集升华的吗啉-2,5-二酮,收率提高到16%,但合成工艺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致相制膜技术,选择三种常用的液体稀释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丁内酯,磷酸三丁酯)、两种固体稀释剂(二苯甲酮,碳酸二苯酯),制备出PVDF中空纤维膜并对膜性能进行表征。当PVDF/稀释剂体系降温发生固-液相或窄的液-液相分离时,制得膜为球粒堆积结构,强度差,通量高。随着PVDF/稀释剂体系液-液相分离区的增加,制得膜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微通道反应器中氟气氟化CHF_3制备CF_4的工艺,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停留时间、氟氮混合气的比例对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工艺参数为:氟氮混合比20%,氟气与CHF_3摩尔比1.1∶1,常压反应,温度40℃,停留时间6 s。在此条件下,CHF_3的转化率100%,CF_4的选择性99%。实现了连续化操作,提高了生产安全性。此外,对该工艺路线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能源汽车、可携带式电源和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锂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电池的输出电压、倍率性能、适用温度范围、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锂盐作为液体电解质(电解液)的关键组分, 是决定电解液性能的重要因素。电解液中不同种类的锂盐及其在溶液中不同的溶剂化状态, 会对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成膜性能和锂离子的迁移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显著影响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新型电解质锂盐的性质特点和在不同种类电池中的应用。同时, 单一的锂盐不能完全满足锂电池对电解液的要求, 因而人们尝试采用复合锂盐使功能更完善, 催生了多盐体系电解液。多盐体系电解液在拓宽电池工作温度、抑制金属离子溶出和提高倍率性能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同时, 借助于浓度的提升改变锂离子的溶剂化结构, 研究人员提出了高浓度电解液。高浓度电解液在防止石墨剥离、拓宽电解液电化学窗口、抑制铝箔腐蚀和提高金属锂沉积/溶出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 本文重点讨论了这两种电解液对电池性能提升的机理。最后, 对锂盐基电解液尤其是这两类新型电解液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