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S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致密,施工温度较高,为了提高采收率,需要对目标储层进行酸压处理。针对目标储层的特点,对酸压所需酸液进行优选评价。通过孔渗实验,测得S区块储层孔隙度为0.1%~2.0%,渗透率在0.01 mD以下,属于超低渗储层;通过单轴压缩实验测得储层抗压强度较高,在40~70 MPa;通过X射线衍射测得储层矿物成分以白云岩和方解石为主,两者质量分数可达80%~90%,少量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在10%左右)。确定主体酸为质量分数20%盐酸,稠化剂为质量分数0.3%黄原胶,进行了岩粉溶蚀实验,盐酸单独作用时溶蚀率可达90%左右,优选主体酸液为盐酸;考虑到S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致密,地层温度在100~140 ℃,通过高温流变性实验,测得140 ℃时改性黄原胶黏度约为10 mPa·s,选择改性黄原胶作为耐高温的稠化剂。  相似文献   
2.
酸菜是我国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发酵食品。酸菜发酵过程中复杂的微生物代谢过程会产生潜在的危害物——生物胺。以东北不同地区自然发酵酸菜为对象,研究酸菜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生物胺的关系。研究表明,6个地区的酸菜样品总酸、亚硝酸盐、食盐、还原糖、游离氨基酸、生物胺含量,菌落总数及乳酸菌总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及生物胺含量分别为5.11~5.81lg(CFU/g)、4.09~5.12lg(CFU/g)、59.22~131.34mg/kg。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东北自然发酵酸菜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菜样品中的优势细菌属主要包括乳杆菌属和节杆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相对丰度排名前10位的细菌属中,不溶螺杆菌属与尸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组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弓形杆菌属与精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丛毛单胞菌属与亚精胺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球菌属与酪胺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溶螺杆菌属和节杆菌属与酪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普雷沃氏菌属与精胺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通过分离纯化与生物胺呈负相关的菌株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抑制发酵蔬菜中生物胺的产生及积累。研究旨在为了解生物胺形成规律及机制,有效控制酸菜生物胺生成,提升自然发酵酸菜品质及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K均值聚类算法对初始值敏感、易陷入局部极值点,导致数据分类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犹豫模糊Canopy-K均值聚类算法。首先利用Canopy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分类,形成多个数据重合的Canopy中心集合,即得到K均值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再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最后结合疫情后复工复产企业评价信息数据进行实例分析,从6个方面对复工复产的5个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将新提出的算法和基于层次分析的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提出的方法较大地减少了迭代次数,聚类结果更加合理、稳定和有效。  相似文献   
4.

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群落复杂,代谢途径多样,其中具有脱羧酶活性的微生物可代谢游离氨基酸形成潜在的危害因子—生物胺(biogenic amines,BAs)。BAs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低分子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由氨基酸脱羧酶脱羧产生。BAs根据其含氨量可分为单胺、二胺和多胺,根据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脂肪类胺、芳香类胺和杂环类胺,其主要形成途径包括微生物脱羧作用以及醛、酮氨基化和转胺作用。传统发酵食品中含有脱羧酶活性的乳酸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等微生物是主要产胺菌。少量的BAs可以调节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但摄入过多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传统发酵食品中的BAs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解析微生物多样性与BAs形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探明发酵食品中BAs形成途径和机制,可以有效控制BAs的产生与积累,以期为提高传统发酵食品安全性及品质提供参考,保证食品安全。本文重点综述了发酵蔬菜、发酵豆制品、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以及发酵水产品等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与BAs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各种发酵食品中的主要产胺菌株,解析BAs形成机制,以期为提高传统发酵食品安全性及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目前注聚对象已全面转向二类油层。与二类A油层相比,二类B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低,已投产的二类B油层聚驱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此,开展二类B油层聚驱渗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升高,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等渗点向右移动,两相跨度增大;提高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注入质量浓度可使曲线右端点右移,开发效果更好;聚合物驱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随着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的上升而增大,随岩心渗透率的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聚合物驱阻力系数与分流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阻力系数出现峰值时,分流率出现峰值,之后高渗透层分流率上升;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溶液质量浓度越高、渗透率级差越大,高渗透层分流率上升越早。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中过硫酸钾强氧化剂所造成的管道腐蚀问题,本文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精确研究金属的腐蚀速率与耐腐蚀能力,优选出高效、环保的缓蚀剂。研究结果表明:硫脲、咪唑啉、吐温80对N80钢都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且二元复配的硫脲-咪唑啉、硫脲-吐温-80,均具有很好的配伍性,且二元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优于单一药剂使用条件下的缓蚀性能。最终优选出缓蚀剂配方为:2%咪唑啉+2%吐温-80+0.5%硫脲,腐蚀速率为15.86mm·a~(-1),缓蚀效率为61.2%,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