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利用原位还原-种子生长法制备了超顺磁金纳米壳复合颗粒(SGNs), 研究了其粒径调控的方法并对其体外/体内磁共振成像(MRI)和光热治疗(PT)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Fe3O4的加入量可方便地调控SGNs的粒径, 并成功制备了粒径分别为100、150和200 nm的SGNs复合颗粒。这些不同粒径的纳米复合颗粒均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较窄的粒径分布和单分散性。经巯基-聚乙二醇(SH-PEG)修饰后, 不同粒径的复合颗粒(SGNs-PEG)均表现出较强的MRI成像和光热转换能力。其中, 粒径为150 nm的复合颗粒对808 nm激光具有最强的吸收能力和光热转换效率, 体外和体内可升高温度分别达37 ℃和25 ℃, 同时具有较优异的MRI成像造影能力。因此, 在MDA-MB-435荷瘤小鼠肿瘤部位注射该复合颗粒后, 可先对肿瘤部位进行很好的成像诊断, 再利用激光照射通过光热转换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这为实现肿瘤诊疗的一体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以聚乙二醇为介孔导向剂, 通过凝胶转化制备了介孔ZSM-5沸石。研究表明, 在TPA+/SiO2=0.1时经过9~15 h溶剂挥发制得的凝胶, 在160℃处理24 h可得到介孔ZSM-5沸石; 挥发时间太短或太长会得到纯的ZSM-5沸石或介孔材料, 说明在凝胶的制备过程中, 通过控制溶剂的挥发程度, 既可为沸石生长过程提供所需的水分, 又能避免沸石晶体形成过程中无定型相的产生, 从而在较低的TPA+浓度下获得介孔ZSM-5沸石。与传统的ZSM-5沸石相比, 利用该方法制备的介孔ZSM-5沸石不仅具有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 同时具有沸石材料较强的酸性、较高的水热稳定性和择形催化性能, 使其在苯甲醛与正丁醇的大分子醇醛缩聚反应中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沸石孔径限制的缺点, 收率高达42.4%。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烧结过程的教学改革尝试。根据现今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发展,我们删除了部分不太合适的知识,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并以纳米陶瓷为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对胆红素的优越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CM-48为模板,利用模板碳化法制备了有序介孔碳材料.运用小角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测试方法对介孔碳材料的孔结构参数及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介孔碳材料结构高度有序,为立方相Ia3d型,具有高比表面积(1438m2 g-1)、大的孔容(0.98c...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材料科学中对于绿色化学、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应用,将有助于降低化学产品或材料的使用及生产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在高分子专业教学中引入生命周期和系统思维,是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并设计绿色生产方案的有效途径。文章设计了一种利用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适应并掌握绿色工程系统思维的方法,以便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设计最优方案,避免材料生产和使用中的有害影响。实践表明,学生能够从研发、销售、使用、回收的全周期出发对项目进行评估,该方法对于材料学科和化学学科的教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具有切割DNA能力的双金属枝状大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 HMUiO-66(Zr/Ce)),并将其用于高效破坏生物膜并抑制细菌生长.通过改变Zr/Ce的投料比,可在0–69%的范围内精确调控Zr/Ce的引入量,并控制其粒径在1μm–150 nm之间. HMUiO-66(Zr/Ce)具有独特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开放的大孔结构和可接近的Lewis酸活性位点,表现出模拟DNA酶活性.双金属MOFs中丰富的Zr–OH位点能有效地捕获核酸,而相邻的Ce–OH基团对磷氧键形成亲核攻击,协同放大DNA的水解速率,使得开发的HMUiO-66(Zr/Ce)能够作为切割细胞外DNA和清除细菌生物膜的纳米药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仿生HMUiO-66(Zr/Ce)/PVDF膜,该生物膜可抑制细菌粘附和定植,在抗菌治疗和医疗器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