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4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阐述了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特性和设计方法,介绍了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典型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2.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斗和压力流计算方法的采用,使大面积屋面雨水内排水的悬吊管不受雨水斗数量的限制,不受坡度限制,是-重大的技术进步.本文论述了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水力计算方法,并用FORTRAN77语言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使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的设计计算实现了自动化,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使该系统能够更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安全运行和达标排放,文中选取长沙市某污水处理厂近6年进水水量和进出水水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的日均进水量在2018年—2023年3月近6年期间,于2020年达到最低,主要是受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所采取的封控措施影响;当年的进水水质受疫情和降雨量的双重影响,除2022年外,2020年BOD5、CODCr和SS浓度较其他年份均大幅下降,而氨氮、TN和TP浓度降低相对较小。2022年进水BOD5和SS低于其他年份可能是受2022年相对严重的疫情和干旱天气的影响,管道中污染物沉积进行厌氧水解导致。以疫情初始的2020年数据为研究对象,该年内各水质指标的进水浓度波动范围较大,总体上在冬季相对较高,在1月底—2月底和夏季偏低。实测出水水质浓度均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其中SS的去除率最高,而TN的去除率最低,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能够去除大部分的TN和氨氮。进水BOD5/CODCr、BOD5/TN和BOD...  相似文献   
4.
李宗伟  马晶伟  尹大娟 《黄金》2013,(10):67-69
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某尾矿坝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同时利用简化毕肖普法和瑞典圆弧法对该坝体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比分析,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值与考虑条块间作用力的简化毕肖普法的计算值基本一致,证明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强度折减法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其安全系数值可以作为该尾矿工程定量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柯水洲  马晶伟 《化工进展》2006,25(9):1001-1005,1010
阐述了7类生物制氢系统的产氢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产氢率和产氢量的方法,介绍了国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光发酵生物制氢技术和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技术是研究的热点,而厌氧发酵由于产氢效率较高而成为最具潜力的生物制氢技术之一。光合-发酵杂交技术不仅减少了所需光能,而且增加了氢气产量,同时也彻底降解了有机物,使该技术成为生物制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姜乃昌教授,1935年出生于人杰地灵的吴越大地,1953年考入同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1957年毕业后来湖南大学给水排水教研室工作至退休。曾任第一、二、三届给排水教材编审委员会(现更名为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3年担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副主任至1995年退休。他笔耕不辍,历经几度酷暑寒冬,在筒子楼内编写了国内第一本也是当时唯一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泵及水泵站》课程统编教材,开创了该门课程统编教材与教学先河;他视野开阔,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7.
柯水洲  马晶伟 《化工进展》2006,25(9):1006-1010
探讨了各种生物制氢技术处理废弃物并从中制取氢气的特性,对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厌氧发酵生物制氢技术则是其中最有潜力的技术,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的工业性生产。介绍了氢气的储存方法,讨论了燃料电池对生物制氢技术的要求及生物制氢技术应用于燃料电池的可行性,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Aqueous ammonia was used to pretreat wheat straw to improve biodegradability and provide nitrogen source for enhancing biogas production. Three doses of ammonia (2%, 4%, and 6%, dry matter) and three moisture contents (30%, 60%, and 80%, dry matter) were applied to pretreat wheat straw for 7 days. The pretreated wheat straws were anaerobically digested at three loading rates (50, 65, and 80 g·L^-1) to produce bioga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heat straw pretreated with 80%moisture content and 4%ammonia achieved the highest methane yield of 199.7 ml·g^-1 (based on per unit volatile solids loaded), with shorter digestion time (T80) of 25 days at the loading rate of 65 g·L^-1 compared to untreated one.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heat straw were also ana-lyzed. The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contents were decomposed by 2%-20%and 26%-42%, respectively, while the lignin content was hardly removed, cold-water and hot-water extracts were increased by 4%-44%, and 12%-52%, respectively, for the ammonia-pretreated wheat straws at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 The appropriate C/N ratio and decomposition of original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to relatively readily biodegradable substances will improve the biodegradability and biogas yield.  相似文献   
9.
利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对以苯酚作为惟一底物的合成废水进行处理,比较在不同温度下苯酚的去除效果,并利用DNA克隆技术对不同温度下UASB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进行鉴别.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大;而较高的苯酚负荷(或较少的HRT)会抑制消失的谱带所代表的细菌种类,使微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利用UASB反应器降解含苯酚废水时,建议选择室温,最佳的HRT取12~16 h,相应的有机负荷率取6.0~4.5 gCOD/(L·d-1).根据DNA克隆分析,试验污泥由五种类型的微生物组成脱硫黄斑菌、羧状芽孢杆菌、互营共生菌、产甲烷菌及Z形蛋白质分解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后期及封场后渗滤液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碳氮比失衡、生化处理困难等问题,采用三维电解-A/O-臭氧氧化组合工艺处理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后期渗滤液,通过连续流运行调试及相关工艺参数调节,实现了工艺稳定运行及出水达标。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连续流进水流量为3 L/h,pH为8~9;电解单元电解时间为16 h,电流强度为25 A;A/O工艺硝化及反硝化段停留时间均为16 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进水中投加碳源(葡萄糖)维持碳氮比(COD/TN)为9∶1;臭氧发生器出口臭氧浓度为56 mg/L(气态),臭氧催化氧化段进气量为3 L/min。组合工艺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6.41%、99.91%、98.68%和98.18%,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的要求;该系统的运行费用约为6.51元/m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