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对1000℃×5h加热处理的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区显微结构、相组成以及反应区中元素分布等进行观察、分析和测试。研究表明,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形成Ni2Si、石墨态碳沉积物和Ni5.4AlSi2。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形成两层结构的反应区,其厚度大约是16μm。其中,靠近SiC侧的反应区由Ni2Si,Ni5.4AlSi2和分布在其中的颗粒状的石墨颗粒构成,而靠近Ni3Al侧的反应区则由Ni2Si和Ni5.4AlSi2构成。  相似文献   
2.
用22门砖瓦轮窑同时烧制四种高掺量粉煤灰产品,并对码窑、烧结、出窑等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超声波流量计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流体的流量测量,在计量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不准确多数是由于探头安装不当造成的。因此,正确地安装探头就成为第一位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认为以下几条是探头安装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在Ar气氛中,经1150℃,10h等温热处理后,Si3N4/Fe,Si3N4/Fe3Al平而偶界面固相反应区的形貌、成分分布、显微结构及相组成.结果表明:Si3N4/Fe界面固相反应形成约120μn厚的反应区,Fe含量从Si3N4侧到Fe侧逐渐增加,反应区中的Si成分约为5%(原子分数),反应区主要由Fe(Si)固溶体构成,其中均匀地分御着细小的孔洞:Si3NdFe3Al界面固相反应形成约3μm厚的反应区,反应区具有比Fe3Al高得多的Al含量,反应区由FeAl,Fc(Al,Si)固溶体及三元化合物AlgFeSi3构成.Si3NdFe3Al具有比Si3N4/Fe高得多的 界面化学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四组不同工艺热处理的8Cr4Mo4V钢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其疲劳断口。结果表明:淬回火8Cr4Mo4V钢的室温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符合Paris公式,其大小与热处理工艺有关,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固溶碳含量,马氏体中的固溶碳含量越高,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也越大,而与该钢是否经过冷处理没有明显关系;淬回火8Cr4Mo4V钢疲劳断口的微观形貌以准解理为主,马氏体(211)晶面的X射线衍射峰半高宽越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也越小,疲劳断口上的拉伸残余应力则越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脱硫石膏产量巨大,已成为继粉煤灰后第二大固体废物,若不能综合利用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文章拟通过矿粉碱激发改性脱硫石膏并对其力学性能及耐水性能进行研究,以期对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经验积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美国KuRz公司的155JR型质量流量计算机的使用和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并对现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经1 050 ℃等温热处理10 h的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层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Ni3Al界面固相反应层由Ni5.4Al1Si2、石墨态C及NiAl构成,反应物原子(Si,C,Ni和Al)在反应层中连续分布,均呈现下坡扩散的特征.反应层由随机C沉积区(random carbon precipitation zone,R-CPZ)及无碳沉积区(carbon precipitation free zone,C-PFZ)两个亚层构成.其中,R-CPZ靠近SiC侧,主要由Ni5.4Al1Si2构成,片状和颗粒状的石墨态C随机地分布其中;C-PFZ靠近Ni3Al侧,主要由Ni5.4Al1Si2及NiAl构成,不含有石墨态C.  相似文献   
9.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在N2气氛中1150℃×10 h等温热处理的Si3N4/Ni,Si3N4/Ni3Al平面偶界面固相反应区的形貌、成分分布、显微结构及相组成。结果表明:Si3N4/Ni界面固相反应形成约20μm厚的反应区,反应区主要由Ni3Si构成,其中分布着大量细密的孔洞;而Si3N4/Ni3Al界面固相反应形成约2μm厚的反应区,反应区具有比Ni3Al高得多的Al含量,反应区由NiAl及Ni3Si构成。Si3N4/Ni3Al具有比Si3N4/Ni高得多的界面化学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050℃和1100℃的热处理温度下经10h扩散反应后,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Fe3Si、石墨态C和Fe-Si-Al三元化合物(FeSiAl5及FeSi3A19)构成,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调整的C沉积物区(M-CPZ)和均匀的C沉积物区(R-CPZ)(从SiC侧至Fe3Al侧)构成,调整的C沉积物区的形成归因于SiC的不连续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