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致密油藏储层中天然裂缝发育,表现出双重介质特性。通过体积压裂产生的人工压裂缝,可以有效改变水平井筒附近的地应力分布,同时通过水力压裂缝为桥梁,来增强天然裂缝与水力裂缝、以及水平井筒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善致密油藏内的流体渗流。本文通过将致密油藏划分为水力压裂缝控制外区域、水力压裂缝控制区域、裂缝内区域等一共三个渗流区域,并假设线性流为主要流动特征,对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初始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水力压裂缝条数的增加,水平井的初始产能增加。考虑钻完井成本、油价及财税影响,水力压裂缝的条数具有最优值。  相似文献   
2.
以店坪矿中厚煤层复合顶板为研究对象进行切顶卸压自动成巷研究,以矿井及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为基础,进行巷道临空侧有无切缝对巷道顶板峰值应力、位移影响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验及FLAC~(3D)软件的模拟得出当巷道顶板存在切缝时,巷道顶板峰值应力降低,位移减小,矸石垮落充满采空区,现场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控制塔山煤矿8304工作面在切顶卸压过程中巷道顶板的下沉变形现象,保证成巷过程及巷道二次复用期间顶板围岩的稳定性,在预留巷道顶板原支护的基础上采用恒阻大变形锚索对顶板进行补强支护。运用理论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条件,选用长度为9.3m,支护密度0.8根/m2的恒阻大变形锚索加固顶板。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较小,成巷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复用生产要求,说明恒阻大变形锚索能很好适应切顶卸压自成巷对巷道顶板的变形影响,也为其他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支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店坪煤矿一直以来都存在大量优质煤碳浪费、采掘接续紧张的问题,为此决定引进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该技术是以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技术及双向聚能预裂切缝技术为核心,以切顶支架和挡矸支护为辅的革命性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结合5-200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各项支护参数,成功留巷942 m,并在下个工作面回采时进行了成功复用。该技术不仅节约了煤炭资源、缓解了接续紧张,还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为矿井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同或相近地质条件煤层的开采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深部采区地质应力环境复杂,对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影响突出,因此,对深部采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分析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对巷道设计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星村矿最大开采深度已超过1 300 m,西翼深部采区轨道及回风大巷均发生非对称大变形破坏问题。为了研究其破坏机理并针对性治理,现场采用空芯包体应力解除法对矿区2条大巷的4个测点进行了地应力原位测量。结果表明:1)每个测点均有2个主应力方向接近水平,另一主应力方向接近于垂直;2)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是自重应力的1.60~1.67倍,表明应力场是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且均为压应力;3)各测点垂向应力基本等于或大于上覆岩层重量;4)实测最大主应力平均方位角为129.8°,方向呈NW-SE向。同时结合地应力场与地质构造关系分析认为,该地区郯庐断裂对矿区的构造有控制作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实测最大主应力方向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其非均质性是一个有待突破的方向。储层地质研究的突破,可以使这些储层成为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加快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为此,通过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沉积特征的分析及预测方法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对也门1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一部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店坪煤矿5-200工作面为背景开展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沿煤层走向逐步开挖模拟切顶卸压自成巷覆岩运动全过程。采用石膏粉、细河沙、重晶石粉等相似材料构造砂质泥岩、中砂岩、石灰岩以及煤岩4种岩层;根据不同推进尺度沿煤层走向设计6种开挖步骤,用于观测有不同开挖阶段下的上覆岩层的垮落规律。采用红外热像仪和高精度散斑系统为主要观测手段,选取红外辐射温度、红外热像和岩层位移量为监测指标,重点研究覆岩运动过程红外辐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受切顶卸压影响,切缝侧与非切缝侧覆岩运动红外辐射特征不同,结合覆岩运动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有限变形阶段,切缝侧与非切缝侧覆岩表面温度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形变化特点,红外热像无明显分异;(2)直接顶破断垮落阶段,两侧覆岩均呈现红外辐射温度突降特点,最大温度突降幅度为1.8℃,红外热像中垮落矸石上部出现低温带;(3)基本顶破断阶段,切缝侧红外辐射温度突增转缓降,红外热像呈现局部高温区与低温区共存特点,非切缝侧红外辐射温度突增转缓增,之后由稳定转突降,红外热像呈现低温带层叠分布特征;(4)覆岩趋稳阶段,切缝侧红外热像存在局部块状高温区,红外热像整体逐渐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