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篇
轻工业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该研究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一株橙黄色细菌,编号TH-2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归属于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TH-22的培养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利用多种糖类物质产油脂和色素的潜力。结果表明,在10 g/L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温度35 ℃、摇床转速150 r/min、初始pH为7.5和NaCl含量为1%的条件下发酵5 d,油脂和色素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87±0.15) g/L和(3.89±0.28) mg/L。菌株TH-22能够利用多种糖类物质产油脂和色素,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红球菌利用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德娜  熊敬飞 《广州化工》2013,(19):78-79,129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氯化钠固体或饱和氯化钠溶液,它在不同的实验中有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氯化钠在环己烯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在羧酸及硫酸钠盐型有机试剂纯制中的应用等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使用进行探究。通过苯胺的制备实验中加入氯化钠与未加氯化钠所制得苯胺的产量与苯胺析出时间进行对比,得出加入氯化钠能提高产量,缩短苯胺析出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兼具分子量低、分散度低和抗氧化活力高的木质素,本研究以油茶果壳为原料,采用碱法和低共熔溶剂法分离得到四种木质素,利用紫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显示油茶果壳木质素主要由紫丁香基和愈创木酚基单元结构组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碱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Mw)和分散度(PDI)分别为41858 g/mol和4.53,而低共熔溶剂提取的木质素具有较小的相对分子量(Mw<11000 g/mol)和分散度(PDI<2)。热重分析可知油茶果壳木质素热稳定性依次为:氯化胆碱-草酸(ChCl-OA)>碱木质素(AL)>氯化胆碱-乙二醇-对甲苯磺酸(ChCl-EG-P)>氯化胆碱-丙三醇(ChCl-GA)。此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4种木质素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388~1.02 mg/mL。此研究结果为油茶果壳木质素分离和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响应面法对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P-3产胞外多糖(EPS)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到显著因素,对显著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建立EPS产量与各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最终确定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初始pH 7、发酵温度34 ℃、发酵时间32 h和转速161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EPS平均产量为2.92 g/L。  相似文献   
6.
7.
文志刚  邓维先  黄德娜 《广东化工》2010,37(9):15-16,18
在甲醇溶液和常温条件下,直接缩合水杨醛和氨基乙酸、β-氨基丙酸、L-天冬氨酸,分别合成了3种席夫碱,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测定等性质研究,初步确定了它们的分子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独山传统工艺制作盐酸菜液为研究对象,运用涂布法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菌株Y-12为棉籽糖乳球菌(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运用比色法测定其对胆固醇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该菌株对胆固醇和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分别为78.15%和75.17%。对菌株Y-12进行耐酸、耐盐和耐胆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12在pH值为≥2.5的酸性环境中能正常生长,能够耐受5%NaCl和0.3%胆盐。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分离自独山盐酸菜产细菌素棉籽糖乳球菌Y-12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细菌素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 H和葡萄糖浓度等发酵条件水平值,在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实验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菌株Y-12产细菌素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菌株Y-12产细菌素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6 h、接种量2%、蛋白胨10.62 g/L、葡萄糖31.61 g/L,初始p H6.46,其他成分(同MRS培养基)保持不变。在此条件下,细菌素抑菌圈直径达16.87 mm,比优化前(14.12 mm)提高19.5%。结论:在最优条件下获得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黄德娜  代虹镜  李锋 《云南化工》2020,(6):56-58+61
以乙醇作为溶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都匀毛尖红茶和都匀毛尖绿茶中茶多酚,从超声提取的时间、提取温度、乙醇的提取浓度、固液比四个因素研究其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的结果,利用正交试验对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都匀毛尖红茶与绿茶中茶多酚提取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红茶固液比为1∶30,用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在70℃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50 min,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14. 98%;绿茶固液比为1∶40,用质量分数为40%的乙醇,在70℃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50 min,茶多酚的提取率可达24. 9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