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国蕊  逄锦龙  张德蒙  李昉 《食品与机械》2018,34(2):149-153,175
分别采用直接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和抗菌抗虫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直接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龙须菜挥发油中气味阈值较低的醛类成分相对含量低至0.20%,而营养保健价值高的羧酸及酯类含量达到21.54%。龙须菜挥发油对大肠杆菌O157(Escherichia coli 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5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溶剂提取-水蒸气蒸馏法和直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龙须菜挥发油对卤虫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0.126,0.162mg/mL。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炒、炖、焖3种方法对鸡肉进行烹饪,比较烹饪方式对鸡肉挥发性香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后鸡肉的感官品质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鲜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物质显著高于醇类和烷烃类,烹饪后鸡肉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类和烷烃类物质,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大小顺序均为:炒焖炖;而烷烃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增加程度大小顺序均为:炒焖炖,并且检测出几个新的高分子物质;烹饪后鸡肉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大幅度升高,3种烹饪方式中,炒能显著降低鸡肉硬度和咀嚼性,且弹性和内聚性较高;而焖具有增加鸡肉的硬度和咀嚼性,且降低弹性和内聚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芳  凌大鹏  陆平  严奉轩  陈宁 《质谱学报》2008,29(Z1):163-164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heptane, oxygen, nit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in air were simultaneously quantative analyzed with a home-mad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 using capillary sample inlet system. The cross interferences of toluene and ethylbenzene was eliminated with calibration factor matrix.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等仪器对核桃谷蛋白、酶法改性核桃蛋白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从蛋白质分子间、蛋白质分子内以及多肽等角度测定、观察、分析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酶法改性蛋白的氮溶指数分别提高了133.01%,96.75%,持水性分别提高了23.19%,22.25%,持油性分别降低了27.03%,29.11%,乳化特性分别提高了31.81%,41.55%,利用TG酶改性后起泡特性提高了28.21%。  相似文献   
5.
提出通过优化发光二极管(LED)半功率角的布局来提高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4种典型的LED布局方式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提高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噪比、降低信噪比的波动有明显效果。对于均匀的LED布局方式,信噪比的波动从未优化时的5.2 d B大幅下降到0.3 d B。该方法不需要调节LED的功率,更适合于工程运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的远程H_2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工业现场对H2监控的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远程H2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用内嵌CAN模块的单片机搭建CAN通信网络,实现H2的远程监控。网络节点分为智能监控节点和显示节点,各个节点之间独立工作。实践表明:该系统成本低,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在线监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黑小豆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小豆不同浸泡温度和时间下的吸水率、不同蒸煮时间下黑小豆沙的出沙率、感官评价及质构特性为指标,研究黑小豆沙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黑小豆沙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150 min,蒸煮时间40min,该工艺条件下黑小豆沙出沙率为(72.93±1.53)%,且质地均匀、柔软、豆香浓郁。蒸煮对硬度、黏着性、弹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的影响显著(P0.05),黑小豆的蒸煮程度直接影响豆沙的品质。本研究扩大了目前豆沙原料的来源,可为黑小豆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