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HDPE燃气管的防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HDPE燃气管的老化机理,分析了热老化、光老化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防老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1 木片尺寸分类及其分布比例 要提高木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首先必须把好木片品质这一关。通常因进货渠道不同,削片方式和处理木片的工艺路线不同,送入蒸煮的木片尺寸大小和质量分布会有很大差别。为了判别木片质量的好坏,首先必须对木片尺寸大小进行一个基本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车身对轻量化、高效节能等要求的提高,先进高强钢因其高比强度、比刚度等性能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呈上升趋势。因此,研究先进高强钢的回弹现象,总结其回弹规律,对改善先进高强钢零件的成形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U弯试验研究不同材料模型对回弹的影响规律,而屈服准则和硬化模型对Daw-bending回弹预测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基于建立的Draw-bending试验平台,研究圆辊半径与名义张紧力对DP780回弹的影响规律。并利用PAM-STAMP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不同硬化模型(Hollomon模型、Y-U模型)和屈服准则(Mises、Hill48、Yld2000)对Draw-bending回弹预测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试验方面,增大弯曲半径和张紧力都能减小侧壁卷曲回弹。在有限元仿真回弹预测方面,当采用双精度求解器求解Y-U模型材料参数时,可以提高Draw-bending回弹的预测精度。由于DP780各向异性的特殊性,采用Y-U硬化模型和Mises屈服准则或Yld2000屈服准则可以得到更高的回弹预测精度。对于厚度与截面半径的预测,采用Y-U硬化模型与Yld2000屈服准则可以得到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以某驾驶室悬置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软件UG建立几何模型,以Hypermesh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应用ANSYS软件进行模态分析,求出了某驾驶室悬置前六阶固有频率及相应振型,对各阶频率进行了分析,可为该车型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优化和改进现有木片备料处理工艺,自主创新研发备料设备,达到改善木片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节材、节能、节水、减排的目的.泰格林纸集团公司骏泰40万吨木浆项目做出了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密钥生成方案需要在通信流程中增加额外的密钥协商协议,导致在5G等标准通信系统中应用受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极化码的无协商密钥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首先基于信道特征提取未协商的物理层密钥,然后针对物理信道与密钥加密信道共同构成的等效信道设计极化码,最后利用未协商的物理层密钥对编码后的序列进行简单的模二加加密后传输。该方案通过针对性设计的极化码纠正密钥差异和噪声引起的比特错误,实现可靠的安全传输。仿真表明,该文基于等效信道设计的极化码在保证合法双方以最优的码率可靠传输的同时可以防止窃听者窃听,实现了安全与通信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刚度和静态残余凹痕抗力是反映汽车钢板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针对汽车钢板的特点,利用典型胀形件来研究汽车钢板抗凹性能。采用2种不同厚度的DC04钢板和1种厚度的H340LA钢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冲压,得到3种不同胀形高度的试件,并对这9种胀形件进行抗凹性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屈服强度高的材料可以提高胀形件的静态残余凹痕抗力;随着材料厚度增大,胀形件的抗凹刚度和静态残余凹痕抗力都明显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胀形高度增加,胀形件的刚度和静态残余凹痕抗力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摩托车驾驶过程中,驾驶者需佩戴好安全头盔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然而实际生活中,驾驶者对于摩托车驾驶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足,不了解头盔的重要性,经常驾驶摩托车时不佩戴头盔。为预防此类摩托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开发了一款基于Unity 3D的摩托车安全驾驶游戏。该游戏利用Unity 3D的强大性能,模拟摩托车驾驶,让驾驶人通过游戏强化安全意识,学习安全法规,自主佩戴安全头盔,最终保护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