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及海上重大装备设施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海洋环境挑战。深入研究海洋大气腐蚀行为,对于延缓腐蚀过程、确保设施安全运行以及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以 Q235 碳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腐蚀大数据技术,通过周期浸泡加速试验获取实时连续的腐蚀数据,研究环境因子 Cl? 、HSO3 ? 及 pH 值对碳钢海洋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Cl? 、HSO3 ? 浓度的增加或 pH 值的降低,腐蚀累积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腐蚀大数据采集结果与碳钢试样腐蚀形貌及锈层分析结果一致。随试验的进行,当 Cl? 浓度较低时, 锈层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Cl? 浓度较高时,锈层稳定性不断下降。0.05% HSO3 ? 浓度下,腐蚀始终以相对较低的速率匀速进行;浓度为 0.1%时,腐蚀先是匀速进行,但由于腐蚀后期形成了具有一定保护性的锈层,腐蚀速率有所下降;当浓度达到 0.2%时,腐蚀速率在试验后期反而加快,锈层难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试验环境 pH=5 或 3 时,整个试验周期的腐蚀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H=1 时,腐蚀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腐蚀大数据方法与传统挂片法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腐蚀大数据手段对于环境腐蚀研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数据分析与挖掘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地区近海数十米区段内,10 kV架空绝缘导线出现了大量绝缘层烧蚀,甚至起明火现象,给线路运行和社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研究调研绝缘导线烧蚀部位和地域分布特点,认为主要成因是近海地区线路发生了污闪放电.然后,根据现场取得的烧蚀导线样品分析烧蚀前后导线绝缘性能的变化.以10 kV架空绝缘导线模型为例,利用有限元分析和人工污秽试验,模拟线路污闪放电和绝缘层烧蚀的现象和发生机理.最后,根据本研究所阐述烧蚀现象的发生机理,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两性离子可控聚合,文中以溴异丁酰基-叔丁氧碳基乙二胺(BDBBr)为引发剂,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法(ATRP)将3-(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胺基)丙磺酸盐(DMAPS)进行聚合,考察了溶剂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测定了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良溶剂体系三氟乙醇/异丙醇=20∶1(体积比)和室温30℃条件下,得到目标聚合度Xn=50和Xn=100的磺酸盐两性离子聚合物。反应温度为60℃的聚合物比温度为30℃的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低,分子量分布更宽。随着时间的延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大且转化率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宏观与微观形貌分析、X射线衍射和力学分析等手段,对福建沿海某地区"纳沙"台风中10 kV架空绝缘导线的典型断线案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缘导线在临近绝缘子绑扎处遭受过雷击,导致绝缘皮烧蚀和导线断股,使其无法承受强台风发生时拉应力和剪切力的综合作用,造成了绝缘导线的断线。此外,沿海地区的强腐蚀环境使绝缘子绑扎处的绝缘层发生电痕性破坏,继而导致线芯进水并严重腐蚀,使得导线的力学性能大幅度下降,增大了断线事故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模拟通电工况下海洋大气环境中1050铝合金的腐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通电条件对1050铝合金的腐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通电电流不断增加,1050铝合金样品腐蚀失重值逐渐增大;1050铝合金样品的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增大。通过腐蚀产物的结构和形貌对模拟通电工况下海洋大气环境中1050铝合金的腐蚀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