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处理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10 min 再灌注60 min 时,断头处死大鼠。检测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并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SOD、GSH 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DA 含量增高,线粒体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损害;麻醉相关剂量的异丙酚可使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SOD、GSH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并降低MDA 的含量,减轻线粒体损伤的程度。结论: 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保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 c-fos 基因在大鼠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 并探讨异丙酚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及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 雄性 Wistar 大鼠 30 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 5 ml 组、氯胺酮 100 mg°kg-1组、异丙酚 100 mg°kg-1组、异 丙 酚 50 mg°kg-1+氯 胺 酮 100 mg°kg-1组、异 丙 酚 100 mg°kg-1+氯 胺 酮 mg°kg-1 组。异丙酚与氯胺酮用药间隔 15 min。所用药物用生理盐水配至 5 ml 经腹腔注射。各组动物于用药后 2 h, 断头处死, 分离脑组织, 用半定量RT-PCR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 c-fosmRNA与 c-fos 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变化。结果: 氯胺酮可明显诱导 c-fos mRNA 与 c-fos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 c-fos mRNA 和 c-fos 蛋白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 c-fos mRNA 和 c-fos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 且抑制效应成剂量依赖性。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诱导的 c-fos mRNA 与 c-fos蛋白在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 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