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LY12CZ铝合金腐蚀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LY12CZ铝合金腐蚀疲劳机制及影响疲劳裂纹扩展的因素,探讨了采用加速腐蚀当量折算谱模拟日历腐蚀环境对飞机结构主体材料LY12CZ先做加速腐蚀再进行疲劳试验的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计算飞机日历寿命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相似文献   
2.
用自定义的缝线模型和Cohesive单元方法,模拟了复合材料非缝合/缝合胶接L型筋条-蒙皮结构胶接界面在拉脱载荷作用下的失效过程;分析了第一排缝线位置和筋条突缘宽度对界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非缝合结构,在载荷中心线附近区域,裂纹扩展受Ⅰ,Ⅱ型裂纹的共同作用;远离载荷中心线的区域,裂纹扩展时Ⅱ型裂纹起主导作用;对于缝合结构,裂纹扩展过程中载荷出现多次波动,载荷在第一排缝线断裂时达到峰值(拉脱强度);将第一排缝线缝合在筋条倒角与蒙皮接触的切点处,结构的强度较第一排缝线距离中心线8 mm时的提高了118.5%;筋条突缘宽度从25 mm降为20 mm后,强度下降了约18.2%,而从20 mm降至15 mm,强度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上海市首幢高层全钢结构住宅—中福城三期,主要内容为工程概况、创新设计、全钢结构体系运用、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等,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力加砂压裂是低渗透油气田的重要增产措施,由于地质和生产制度原因造成压裂气井回流出砂,危及安全生产,掩埋射孔井段,影响气井产出。研究认为:地层两向水平应力差值的大小是控制压裂缝宽窄的地质因素,因应力差值大形成的“短而宽”压裂缝闭合速度慢,返排压裂液时支撑剂未被裂缝夹住,填充层顶部支撑剂易被流体携带出砂。频繁开关井激动井底,生产制度过大,突破气井出砂临界生产压差使压裂缝中砂拱松散而被流体带出。决定支撑剂回流的临界参数有裂缝闭合应力,油气开采所施加的流体动力及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5.
缝合技术是增强断裂韧性和加强连接的重要手段。为了验证其相比于传统胶接强度的提高程度,研究设计了复合材料缝合与非缝合T型和L型加筋蒙皮试验件和试验夹具,进行了拉脱破坏强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缝合后的L型试件平均强度提高了93.4%,而T型试件强度并没有得到提高。从试验现象上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胡状集油田已进入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开发的难度加大,因此建立精细的注水开发前后储层流动单元模型有利于掌握储层性质的动态变化,为确定开发方案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从取芯井入手,通过参数优选,建立流动单元的判别解释标准,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流动单元分为3类,并建立流动单元的判别解释模型,对非取芯井进行流动单元判别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进行井间流动单元的预测,建立流动单元的三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为70℃、相对湿度为85%的湿热环境下,分别对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T3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两种复合材料/金属胶接结构进行了70 d的加速老化试验,并对老化前后的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和无损检测.结果表明:湿热环境没有改变两种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但使复合材料的纵、横向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略有降低;对复合材料/金属胶接结构,湿热老化环境不会导致胶接界面产生损伤,但会使胶接强度下降;老化前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相当,老化70 d后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保持率略优.  相似文献   
8.
气田开发中、后期面临压力系数低、积液严重、地面工艺不配套等主要矛盾,对于致密低渗气田来说,这些矛盾造成气井减产、甚至停产,严重制约了气田的开发。本文针对开发后期存在的主要矛盾,结合生产中实际应用情况,给出了后期开发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具有效果突出、现场实施成功、推广应用可行等优点,为同类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小型专用车产业是安徽省汽车工业整体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规模偏小,普遍存在资金、人才匮乏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困难重重.针对安徽省专用车企业的现状,结合专用车产品的自身特点,利用SWOT法分析安徽省中小型专用车产业目前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以及威胁因素,给出安徽省中小型专用车产业发展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