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ed on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a new design method is put forward for hydraulic shift mechanism of heavy-duty vehicle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AMT). Taking a shift cylinder for example, th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CO) method for the design problem of a cylinder is devided into one system level design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three subsystem level design optimization problems. The system level is an economic model and the subsystem level is mechanics, kinetics, and a reliability model.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software iSIGHT modeling and solving,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shifting cylinder CO model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optimal solution, oil cylinders are machined out and installed on the gearbox of an AMT system for the bench cycle shift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force and action speed of the optimized mechanism can meet requirements very well. In addition, the optimized mechanis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 method can optimize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2.
Taking a heavy-duty truck as a research platform,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hifting force, shift time, and slipping work are obtain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manual shift test of a real vehi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a gear-shifting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hydraulic automated shift control system is designed and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on the bench. By optimizing the control parameters of high-speed switching valves, a control strategy and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3.
车辆起步车速测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装有自动机械式变速箱 (automaticmechanicaltransmission ,AMT)的车辆起步车速的测量技术。起步车速的精确测量对离合器控制规律 ,尤其是离合器半接合点的确定至关重要。由于选用了霍尔式零速传感器和单片机MC6 8376的TPU模块以及相应的检测软件 ,使得车辆起步车速的测量更加精确 ,从而为离合器的优化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某航空发动机弧齿锥齿轮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锥齿轮接触印痕主动设计的方法。首先,基于弧齿锥齿轮宏观参数和GEMS软件,进行齿面设计,得到齿轮副精确齿面;其次,考虑传动系统受载变形、轴承游隙和加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弧齿锥齿轮系统级接触印痕仿真分析模型,得到锥齿轮在工作状态下的接触印痕和振动响应;然后,将上述设计齿面应用于加工,设计试验,将试验得到的接触印痕和振动响应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该仿真分析模型对上述齿面进行接触印痕优化设计,得到了满足强度和动态性能要求的齿面,形成了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主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系列不同温度水汽处理改性纳米HZSM-5催化剂表面羟基及其酸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HZSM-5催化剂经温和水汽处理后,其酸性的变化既体现出与常规尺寸分子筛相同的趋势,又体现出纳米粒子自身的特性,即其内外表面的强酸对水汽处理的敏感程度不同.水汽处理较易脱除的是催化剂外表面的铝羟基,从而导致催化剂外表面酸量的骤减,而内表面酸量变化不大.当水汽处理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生骨架铝的脱除,因而内表面酸量开始减少,而外表面酸量与低温水汽处理比较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常压下,以N2为载气,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NiO改性的ZSM-5催化剂催化甲苯和甲醇择形烷基化反应的性能。采用Ar物理吸附、XRD、XRF、TEM、XPS、H2-TPR、NH3-TPD、Py-IR、UV-Vis、UV-Raman、TG、GC-MS等手段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果表明,在ZSM-5催化剂上负载质量分数为3%或5%的Ni,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在催化甲苯甲基化反应后,NiO改性ZSM-5催化剂上出现了金属Ni,这可能是由于在积炭过程中,伴随着氢转移过程或者是水消炭反应过程而产生的H2将NiO还原为金属Ni;而且,催化剂的积炭量明显降低,同时作为积炭前驱体的稠环芳烃的生成量也明显减少,推测可能是由于金属Ni的存在,抑制了烷基苯脱氢生成稠环芳烃积炭前驱体的反应,因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越野环境下,无人车辆轨迹预测是车辆轨迹跟踪和精确导航的核心模块,预测误差将直接影响无人车辆行驶任务完成的准确程度。为实现速差转向式履带车辆在复杂越野环境下无人行驶轨迹准确预测的目的,搭建了分布式电驱动无人履带车辆系统,实现了车辆动态过程中的无人系统数据和车辆底层状态数据的同步采集。建立了速差转向车辆运动学模型,分析了履带车辆滑动转向特性。分别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方法和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对转向过程中的滑动参数进行估计,并完成了车辆轨迹预测。基于真实越野环境下的实车数据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履带车辆理想预测模型,所采用的两种轨迹预测方法都大幅降低了车辆轨迹预测误差;对误差均值而言,EKF方法预测轨迹优于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对误差标准差而言,后者优于前者,且随着转向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电驱动无人履带机动平台纵向决策研究存在自适应能力差、难以获得精确的模型参数等问题。针对无人履带机动平台直驶遇到障碍物并接近障碍物的行驶工况,根据驾驶数据提出一种驾驶员纵向决策机理,使用高斯混合-隐半马尔可夫模型对熟练驾驶员纵向决策过程进行建模。使用高斯混合模型对驾驶员在直驶接近障碍物过程中的意图进行辨识,并对驾驶行为进行聚类和量化;通过隐半马尔可夫模型描述驾驶员决策转移过程与相同决策的持续时间;进行不同地面条件下的实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驾驶员模型可以很好地模仿驾驶员纵向决策机理,使得最大加速度小于3.5 m/s2,最大减速度大于-4.5 m/s2,决策边界平均加速度绝对值趋近于0.8 m/s2;通过对不同地面条件下的决策持续时间分布进行再训练,该方法可以不依赖地面参数从而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履带车辆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关系复杂,基于地面剪切位移的方法通常会用到对时间和位置的积分,模型较为复杂,无法直接应用到车辆的实时控制算法中。通常情况下,履带车辆转向分析会将接地压力看作连续线性分布或者多矩形分布,但是试验和计算结果均表明硬质土壤条件下,履带接地压力为多峰值分布,前述两种分布均不能体现接地压力的真实状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履带接地压力分布进行求解,提出了履带车辆接地压力简化模型。该简化模型更符合硬质路面履带接地压力的真实状态,并被应用于履带车辆转向动力学分析与验证。利用J.Y.Wong提出的垂向负载-剪切位移变化关系解决了垂向压力变化的同时剪切位移计算的问题,提出了履带车辆转向分析模型(以下简称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精度。但是其复杂度仍然较高,为了进一步简化模型,借鉴轮式车辆轮胎侧偏角和滑转率的概念,利用履带车辆履带-地面剪切位移关系推导了简化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以下简称简化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复杂的积分或者求和,显著降低了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复杂度,能够应用于基于模型的无人驾驶履带车辆轨迹控制方法中,且模型精度接近前述履带车辆转向分析模...  相似文献   
10.
简化模型带来的模型失配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导致轨迹跟踪误差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无人履带车辆,其复杂的物理特性和工作环境更放大了两大因素的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将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的控制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结合无模型自适应控制补偿的双侧独立电驱动无人履带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在平衡建模准确度和求解耗时的基础上,利用模型预测控制进行前馈求解。针对模型预测控制中简化模型与车辆实际模型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基于动态跟踪效果构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进行补偿,即利用车辆实际轨迹与模型预测所得轨迹之间的误差,对模型预测控制求解的两侧履带速度控制量进行实时修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系统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动态环境下双侧独立电驱动无人履带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