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截距法,对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机车车轮用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应用简单动力学模型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过程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钢中第二相粒子变化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尺寸明显增加,加热温度对晶粒的长大影响更明显.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时间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其值均接近理论值0.5;奥氏体晶粒长大和钢中第二相粒子AlN体积分数和尺寸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EQ70海洋平台用钢实际生产条件及存在问题,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EQ70海洋平台用钢动态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再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定,获得EQ70海洋平台用钢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结果表明:冷速为0.05 ℃/s时,试验用钢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以及少量的铁素体;冷速在0.1 ℃/s到1 ℃/s之间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冷速为2 ℃/s时,组织为板条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随着冷速增加,马氏体的含量逐渐增多,冷速在8 ℃/s以上时,组织全部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3.
王会镇  郭芸芸  赖鑫悦  勾雪 《广州化工》2022,(12):174-176+179
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环境等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以及数据后处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但传统模式在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之间存在脱节,导致学生对仪器的原理和结构掌握不到位,教学效果一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我们依托西华大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融合先进教学理念,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新模式,将仪器原理介绍、课前演练、课堂教学、课后综合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建立反馈机制,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案。强调多渠道,多方式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萘羟基醛与苯胺衍生物为原料获取中性Schiff配体HL(1-[N-(4-X苯基)]氨甲基-2(1H)萘酮,X=-Br,HL-Br;-I, HL-I),采用挥发法和液相扩散法分别合成了单核稀土配合物[Tb(HL-Br)2(NO3)3CH3OH](1Tb, CCDC:2162196)和[Tb(HL-I)3(NO3)3](2Tb, CCDC:2164830),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PXRD)及热重分析(TG)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固体荧光测试发现,相较于单个配体分子,2例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幅增加,有望发展成为新型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