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激光打标工艺对黑色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激光打标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光打标工艺的数学模型,并且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激光打标电流强度、激光扫描频率、激光扫描速度和纵向打标间隔是主要影响黑色PBT材料激光打标效果的主要因素,激光打标光斑主要包括激光直接作用区域和周围熔化区域,中间区域能量较高易炭化,周围熔化区域不易炭化有利于激光打标。通过激光打标工艺模型的建立,提出了能量密度、脉冲密度和光斑密度指数的概念,将影响激光打标效果的四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更易于对比打标效果。  相似文献   
2.
阻燃增强PBT/PET合金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学俊  卢立波  朱文  陈大华 《塑料工业》2012,40(9):41-43,87
对不同配比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合金的熔融行为、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增强PET/PBT合金在非晶区是相容的,在晶区是晶相分离的;PET与PBT之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酯交换反应,形成部分嵌段共聚物和无规共聚物;PET含量的提高并不会明显影响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但是对提升阻燃性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在85℃、85%湿度条件下的湿热老化性能,研究了湿热老化条件下阻燃增强PBT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等的变化。研究发现,湿热老化对阻燃增强PBT材料韧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而湿热老化对阻燃增强PBT材料的耐热性影响不大。湿热老化主要通过水分子降低PBT分子链的分子量,增加了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来达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阻燃增强PBT材料中PBT树脂、阻燃剂种类对材料的湿热老化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冲压生产化工设备封头质量的分析,提出了强化企业生产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和对职工的人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提高了封头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材料在85℃、85%湿度情况下的湿热老化性能,研究了湿热老化条件下阻燃增强PBT材料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热老化对阻燃增强PBT材料韧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而湿热老化对阻燃增强PBT材料的耐热性影响不大。湿热老化主要通过水分子降低PBT分子链的分子量,增加了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来达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阻燃增强PBT材料中玻璃纤维种类及含量对材料的湿热老化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玻纤增强PBT树脂和矿物填充增强PBT树脂体系的缺口敏感性,分别通过缺口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来评估低频作用力和高频作用力下不同组分对PBT树脂缺口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BT树脂的黏度和结晶性会严重影响PBT树脂的缺口敏感性,而玻纤的加入会提高PBT的抗缺口能力,矿物填充会严重增加PBT树脂的缺口敏感性。研究的几种不同的PBT体系中,缺口对强度的影响均大于对韧性的影响;缺口对高频作用力下韧性的影响大于低频作用力下韧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新天津生态城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之一,区域自然环境恶劣,面临淡水短缺,水质恶化,土壤盐碱化严重,植物生长受限,生态特征单一且脆弱等外部环境条件挑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区域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地形等不利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设计理念,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6项措施,实现了径流控制,污染物消减、雨水利用和低影响开发,保护了水资源,防治了水污染,改善了水环境,修复了水生态,促进了生态型海绵城市的发展和示范。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卢立波 《建筑安全》2004,19(5):44-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