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0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阳钢铁公司炼铁厂3号高炉连续生产九年多,自一九八六年十月份以后,在出铁口以下部位,钢壳(16mm)开裂——补焊多次,一九八七年一月中旬钢壳又一次开裂,裂纹长度约1.5m,最大缝宽10mm;四月中旬原补焊处再次开裂,有煤气洩漏。每次开裂裂纹均沿炉体纵向扩展。经多方面分析开裂原因,认为是由于碱金属蒸气通过耐火砖的缝隙和孔隙渗透凝结,这些碱金属不断寓积使炉壳胀裂。为改进炉体设计,我们根据断裂力学分析和薄壁压力容器安全设计的考虑,计算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0Cr18Ni12Mo2Ti锻钢的疲劳性能(低周疲劳,高周疲劳,热疲劳)和动,静态断裂韧度(Kid,K1c)。结果表明,0Cr18Ni12Mo2Ti锻钢的疲劳性能和动,静态断裂韧度满足ASME规范的安全性要求,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核一级部件的断裂韧度要求反映在ASME和RCC-M规范中,即KIR-(T-RTNDT)基准曲线。KIP包括KIa,KId和KIc^J。KIc^J的测试国内外已有标准方法,而KIa的测试只有美国公布了正工标准,KId的测试国内外没有标准方法可循。因此,为研究核电材料断裂韧度,首先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试验了国产核一级容器钢508-3的动、静态断裂韧度KIa,KId,KIc,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数据,并与ASME和RCC-M规范中的基准曲线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国产508-3钢的动、静态断裂韧度能满足核一级部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由落锤撕裂试验(DWTT)测定的断口形貌转变特征与输送管线的实际断裂特征颇为一致。因此,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和石油学会均把DWTT列为管线钢及输送管线的断裂试验,同时制订了相应的标准规范ASTM E436和APIRP5LS。随着我国能源的开发,管线的输送将被用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运输,这就要求管线钢的研究和管线的安全设计采用新的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0Cr13Ni4Mo及其与0Cr18Ni11Nb钢焊接接头的常规力学性能、断裂韧度和疲劳性能。征明本钢种焊接接头能够满足反应堆驱动机构对材料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21/4 Cr1MoR和14Cr1MoR两种钢在730℃回火处理前后的冷-热疲劳的性能,发现回火处理后两种钢的冷-热疲劳性能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舰船和压力容器(核容器和非核容器)等大型结构钢构件的防断安全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是该种材料的零塑性转变温度(NDTT),其定义是对应于断口为全脆断(没有剪切断裂)的最高温度。照此定义用任何样品和加载方法都能得到相应的NDTT,但不同样品厚度,不同缺口锐度,不同加载速度得到的NDTT差异较大。因此,工程上所称的NDTT是按照美国ASTM E208规范用落锤试验机测定的,国内曾参照该标准制订了国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价了二级核反应堆容器钢(16MnHR)的动态和静态启裂韧性(K_(Id)K~Ia、K_I~Jc等)。采用落锤试验(DWT),动态撕裂(DT),落锤撕裂(DWTT)和C_v等方法研究了这一钢种的脆性转变特性,得到了不同样品厚度和缺口尖度的无延性转变温度(NDTT)及本钢种的RT_(NDT)。同时,在温度为0℃研究了变形量对C_v能量,断口剪切百分比(%S_A),横向扩张量(LME)的影响。结果表明,16MnHR钢比同类材料(16MnR,控轧16MnR等)有较高的韧性,而NDTT低15~20℃。  相似文献   
9.
10.
马氏体不锈钢及焊缝热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件的疲劳破坏是在循环机械应力或循环热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发生的。有些工程构件的服役温度是反复交变的,如汽轮机、燃气轮机的叶轮、叶片等,其开动和停机时温度均是高低交变的(本试验选定35040℃)。本试验对马氏体不锈钢及其与奥氏体不锈钢匹配的焊接接头的热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热疲劳性能主要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