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TC1钛合金棒材室温下和高温下的拉伸性能、显微组织和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TC1钛合金的强度显著下降,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断面收缩率明显增加.室温下的断口形貌均为延性断裂和细小的等轴韧窝,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韧窝尺寸增大,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辊模拉拔技术在铌锆合金丝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铌锆合金丝材在辊模拉拔设备上的试验,确定了铌锆合金丝材的辊模拉拔生产工艺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研究对比了辊模拉拔生产方法和固定模拉拔生产方法的优缺点以及2种方法生产出的铌锆丝材的性能.通过近一年的生产应用表明,铌锆合金丝材完全适合采用辊模拉拔的生产方法.用该方法生产出的铌锆合金丝材的产品质量与固定模拉拔的产品质量相当,产品表面质量优于固定模拉拔方法,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固定模拉拔方法.  相似文献   
3.
测试了退火态Ta-10W合金棒材从1000℃~2000℃的高温力学性能.室温下,Ta-10W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极限抗拉强度以较快的速度下降,而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较慢,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稍有上升.在1600℃和2000℃时的拉伸断口中均出现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新型韧窝,特别是在1600℃同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韧窝,使该合金的塑性达到最高值.分析表明,Ta-10W合金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为缓慢的原因是动态应变时效和动态再结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铝热还原法制备的熔炼铌经过两次真空电子束熔炼得到铌锭,然后在室温下经过大变形程度的反复镦拔获得板坯,再于1100℃下保温1h进行真空退火,并通过交叉轧制→切割→成品退火→校平→机械加工→表面抛光制成铌板靶材.对成品铌板靶材进行金相和EBSD测试,结果表明:熔炼铌经过两次真空电子束炉熔炼后可以得到纯度为99.99%以...  相似文献   
5.
Ta-10W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退火态Ta-10W合金棒材从1000℃~2000℃的高温力学性能.室温下,Ta-10W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极限抗拉强度以较快的速度下降,而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下降较慢,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稍有上升.在1600℃和2000℃时的拉伸断口中均出现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新型韧窝,特别是在1600℃同时出现的两种不同的韧窝,使该合金的塑性达到最高值.分析表明,Ta-10W合金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下降较为缓慢的原因是动态应变时效和动态再结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钽业")钛加工材项目的产品和项目定位、设计目标及建设进展情况,同时对公司近几年在钛材加工方面的基础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介绍,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预计东方钽业2010年将具备年产3 000 t管、棒、丝材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射频超导腔用铌管是采用焊接管或冲压管,存在诸多缺点。因此研制了一种制备无缝铌管的新工艺。新工艺的要点是,采用轴向镦粗和轴向拔长与间歇锻造相结合的冷锻加工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加工过程中气体元素的污染而对铌管残余电阻率比率(RRR)的影响。采用800℃,1h退火工艺保证管材具有晶粒尺寸大而均匀的再结晶组织。新工艺制备的无缝铌管的RRR值和综合力学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射频超导腔用铌管的技术指标。新工艺无缝铌管的性能比焊接管和冲压管优异,制造成本比焊接法和冲压法低,生产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   
8.
测试了铌锆合金在1 000~1 800℃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并对单向拉伸后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铌锆合金在高温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下降速度由快转慢,且二者逐渐接近;延伸率在1 000~1 200℃温度区间的变化不大,但在1 200℃以上随温度增加而快速增大;断面收缩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Ta-10W合金在高温下的塑性变形机制,对再结晶状态的Ta-10W合金棒材在1000~2000℃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测试后,对该合金在各个高温下形成的拉伸断口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Ta-10W合金从1000~2000℃的高温塑性变形呈现出金属在高温下变形的一般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Ta-10W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由以滑移为主的变形机制向以晶界滑动和转动为主的变形机制转变;该合金在高温变形中存在着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或再结晶两个相反的过程,且动态再结晶对塑性的贡献高于动态回复。  相似文献   
10.
吴孟海 《宁夏工程技术》2006,5(2):153-156,160
为了了解铌锆丝拉拔过程中塑性变形总加工率对材料冷加工性能和退火后性能的影响,确定一定温度下铌锆丝再结晶退火的最佳总加工率,分别测试了铌锆丝从Φ2.2m m退火后进行拉拔冷加工后各道次的硬态和退火态的室温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硬度和电阻率等五项性能指标.试验表明,铌锆丝在冷加工时加工硬化效应明显———随着总加工率的增大,强度指标均呈线性上升,延伸率急剧下降,而电阻率呈现出锯齿形的上升趋势.分析表明,铌锆丝在真空退火时,总加工率起着重要作用,而退火后铌锆丝的五项性能的变化随着总加工率的增加而增大.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铌锆合金丝材达到完全再结晶的最佳总加工率在82%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