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成芸 《无损检测》1997,19(8):235-236
磁粉探伤-橡胶铸型法,以下简称MT-RC法(即Magnetic Testing Rubber Cast),是从古老的磁粉探伤方法基础上引伸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探伤方法,是我国80年代初期研制开发的检测方法,其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诸方面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70年代美国一家航空公司曾发明了一种叫磁橡胶(MRT)的检测方法,并已列入了美国军用标准规范MRT标准中。目前除美国外,苏联、意大利等国家也都在应用此方法,它和MT-RC法相比,MRT法往往落后于MT-RC法。 MT-RC法解决了用于视线不可达或可达性差的部位的磁粉探伤难题,这些部位由于观察困难,使得磁粉探伤的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直径很小的内孔检查难度更大,例如某型飞机垂尾主梁根部凸缘螺栓孔和平尾大轴螺栓孔的检查就是一例。螺栓孔最小直径6mm,最大直径20mm,深度又比较深,用  相似文献   
2.
吴成芸 《无损探伤》2004,28(1):17-20,24
通过对磁化工作点选择的理论分析,结合300M钢的B~H、E~H和μ~H曲线,对主起落架材料300M钢按检查要求的不同制定出了相应的磁化规范,同时通过大量的试验,用交流与直流电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主起落架的磁粉探伤磁化方法的确定作了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吴成芸 《无损检测》1999,21(1):32-33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人提问:发纹是不是细小裂纹,为何有的工件中可允许发纹存在,发纹对工件有无危害,是否会影响工件的使用。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裂纹类缺陷有两种,一种是危害性最大的面状缺陷,另一种是线状缺陷,其危害性仅次于面状缺陷。发纹是磁粉探伤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原材料缺陷,它属于线状缺陷。  相似文献   
4.
吴成芸 《无损检测》2002,24(7):295-297
通过对Cr16Ni6中温高强度不锈钢螺栓带状组织吸磁分析,探索Cr16Ni6钢带状组织的成因,影响和改善途径,为正确判别Cr16Ni6中温高强度不锈钢带状组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成芸 《无损探伤》2004,28(4):19-21,24
通过对超高强度钢表面微观结构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结合我公司某型飞机前起落架外筒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开展的巴克豪森方法的实际检测应用,对超高强度结构钢零件表面完整性的检测,作了一些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为今后更有效的检测该种材料的关键特性、表面完整性和预测出零件的疲劳寿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成芸 《无损检测》1999,21(7):303-305
通过剖析某型机300M钢铁制起落架磁痕成因,为正确判别300M钢磁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吴成芸 《无损检测》1994,16(8):216-218
介绍了按B-H、B_r-H、μ-H曲线所选定的磁化规范,用交、直流磁化对比试验,对300M钢原材料纯洁度进行磁粉检验的方法。通过对磁痕的金相分析,探索了磁痕呈现的规律和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大量试验数据拟合出300M钢的最佳磁化电流。  相似文献   
8.
吴成芸 《无损检测》2003,25(2):88-91
介绍损伤容限设计的概况、损伤容限试验的工作程序及无损检测技术在损伤容限设计试验中的应用。试验验证,运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定量给出试件的损伤程度和监测在试验载荷作用下损伤的发展情况,并准确,可靠地检出允许的最小危险性缺陷,从而确定结构的设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