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采用药芯焊丝自保护明弧焊制备FeCr15B2MnTi堆焊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子能谱仪等手段,考察其组织及耐磨性。结果表明:高硼明弧堆焊合金析出大量白色且显微硬度高达927.3HV0.1~1 739HV0.1的初生相,该相体积分数占80%以上,随TiC先析出相数量增加而变小;其中内置浅灰色的M2B相,为M23(C,B)6,属碳硼类硬质相;随着Ti组分增加,脆性变态共晶(α-Fe+M3(C,B))明显减少,焊缝从开裂转变为不开裂;FeCr15B2MnTi合金的磨损机制存在微切削和显微剥落磨损,并以微切削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酶提取对甘草渣多糖抗氧化性和抗肿瘤性能的影响,为后续甘草资源的有效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实验的优化条件下分别提取甘草渣多糖,比较两种酶提取的甘草渣多糖的得率、红外光谱、抗氧化性和抗肿瘤性。结果: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提取的多糖得率分别为8.43%和10.71%。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两种酶提取的多糖均具有α-吡喃环糖环。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提取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的IC50值分别为0.00243、0.305、0.0403 mg/mL和0.226、0.0238、0.0401 mg/mL。抗肿瘤结果表明,在0.00250~0.125 mg/mL浓度范围内,纤维素酶提取的多糖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果胶酶提取的多糖。结论:纤维素酶提取的多糖得率更高、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抗肿瘤性能更强,果胶酶提取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更强,两者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和荧光标记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一种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检测。MOF材料为氨基功能化的奥斯陆大学66(Amino-functionalized University of Oslo 66,UiO-66-NH2),标记有四甲基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TAMRA)荧光团的核酸适配体(TAMRA-aptamer)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于UiO-66-NH2表面,由于光诱导电子转移使TAMRA-aptamer的荧光猝灭。加入目标物AFB1后,核酸适配体与AFB1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使核酸适配体从单链结构转变为稳定的内环结构。由于内环结构与UiO-66-NH2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弱,光诱导电子转移被阻断,TAMRA-aptamer荧光恢复。该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AFB1检测,在1.00~100.00 ng/mL范围内荧光信号强度与AFB1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的平方(R2)为0.994,检测限为0.50 ng/mL。该方法用于红酒中AFB1的测定,样品添加回收率为90.00%~101.00%。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红酒中AFB1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共晶碳化物形态影响高铬合金的致脆性。采用药芯焊丝自保护明弧焊方法熔化预置粉末形成高铬堆焊合金,借助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考察了预置硅铁含量对其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置硅铁增加,合金初生M7C3相(M代表Fe、Cr、Mn等金属元素)由板条状转变为六方块状弥散分布,其四周共晶碳化物形态由片状转变为颗粒状,显著不同于常规层片状共晶。焊道预置药芯焊丝熔敷金属质量40%~60%的合金粉末,在焊接热输入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不仅可使单位熔敷金属的热输入量减小28%~38%,降低焊缝残余热应力,而且使熔敷效率提高36%~55%,并改善了共晶碳化物形态。合金磨损失重随预置硅铁增加而梯次减小,耐磨性提高了40%;该合金磨损机制包括磨粒的显微切削和显微剥落2种,其显微剥落量因共晶碳化物形态改善而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以奥氏体为基体且韧性及耐磨性良好的明弧堆焊合金,采用药芯焊丝自保护明弧焊方法制备了以奥氏体为基体的Fe-C-Mn-Cr-Nb-V-Ti系多元耐磨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其附属能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Si含量对其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合金基体为γ-Fe,硬质相有(Fe,Cr,Mn,V)_(23)C_6,(Nb,Ti)C和(Fe,Cr)_3(C,B)等;当堆焊合金含1.5%Si(质量分数)时,出现了沿晶(Fe,Cr,Mn,V)_7C_3相;随着Si含量提高,沿晶界分布的(Fe,Cr,Mn,V)_(23)C_6型碳化物数量先增加然后减少,形态从树枝骨架状变为层片状离散孤立分布,胞状γ-Fe晶内原位析出的(Nb,Ti,V)C复合碳化物随之增大,堆焊合金耐磨性呈先提高后下降再提高的趋势;0.9%Si和1.5%Si堆焊合金试样的磨损质量损失低于一般高铬铸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性,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的显微切削。  相似文献   
6.
粉末组分经干混、掺粘结剂湿混、旋转造粒、烧结和筛分等工序制备成10目 ~ 30目的复合粉粒,将之预置于焊道,以H08A实心焊丝为电弧载体,自保护明弧堆焊高铬合金. 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填粉率对复合粉粒和实心焊丝堆焊合金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填粉率由30%提高至45%,该堆焊合金的显微组织由亚共晶转变为过共晶结构,主要基体由γ-Fe转变为α-Fe,M7C3相形态由沿晶断续网状或树枝状转变为颗粒状或块状. 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堆焊的高铬合金耐磨性优良,与药芯焊丝堆焊高铬合金相当,制备工艺更为简便且经济,合金磨损机制包括磨粒的微切削和显微剥落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