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晶软磁材料的电阻率比晶态的坡莫合金高三倍,并且具有低的矫顽力和低的磁各向异性,因而磁致损耗应当低.按涡流损耗正比于带厚的平方,反比于电阻率来估算,非晶的总损耗应比硅钢低100倍,而实际测量仅低2~10倍.与坡莫合金相近,甚至比坡莫合金损耗略高.是什么原因使理论估算与实验相差如此之大,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电蚀加工用易切削电极材料的研制。该种新型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较高的软化温度,优良的切削加工性,均大大优于紫铜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FeBSi系非晶态合金用于功率变压器铁芯比FeB系要稳定,是一种可望代替硅钢的非晶态合金材料.我们在研制该系非晶态合金带的过程中,发现Fe_(82)B(10)Si_8非晶合金条带具有可燃性,作了点燃试验,测了点燃温度,并对可燃现象作了初步分析和讨论.FeB_(10)Si_8非晶合金带的制取,采用真空充氩,中频感应熔炼成母合金,而后经高频熔化喷丸处理成粒状,装于石英喷咀中由高频感应炉加热熔化,采用单辊离心法急冷成  相似文献   
4.
矫顽力、剩磁比、导磁率、损耗等磁性都与磁畴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对于非晶薄带结构的研究,文献中有不少报道.但是报道的结果主要是用扫描电镜和克尔磁光仪作出的.1976年J.Becker首先用粉纹法观察Fe Ni_(40)P_(14)B_6的迷宫畴.以后日本人观察了FeP_(13)C_7的畴结构.S.Tsnkahashi对FeNi_(40)P_(14)B_6的畴结构和各向异性能分布作了较深入  相似文献   
5.
由分析开发公司(ADC)开发的远红外气体分析仪,给出HCl浓度连续精确的读数。它是根据不断增强的严格的污染控制法规而开发出来的。该仪器能够用来监测大烟囱、喷烟口,锅炉和焚燃过程中散发的气体。  相似文献   
6.
非晶态合金自六十年代向世以来,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从材型还是从成材工艺来看,都充分地说明了这点。目前非晶合金的材型有带材、丝材、片材、细棒材、小块材、粉末材等。而成材的工艺更是式样  相似文献   
7.
快速淬火工艺在材料的进展和制造方面予示着显著的优越性。快速淬火工艺的发展已经开拓了最有希望的前景,激励了物理冶金领域的发展。快速淬火工艺产生的非晶态合金以及新型的微晶材料,都具有大为良好的性能。而且它能够形成早先不能够获得的合金体系。快速淬火工艺的主要研究者 Bob  相似文献   
8.
低速走丝线切割机床用电极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有德 《电加工》1990,(6):7-12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φ0.20mm及φ0.30mm铜合金电极线研制的工艺路线。该电极线在DWC-110G型、EC3040型及LXE50型等进口慢速走丝线切割机床上实际切割性能达到日本进口丝水平。讨论了解决线材抗拉强度和平直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非晶软磁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特性,很有希望成为一类新型有实用价值的软磁材料。非晶软磁损耗有其独特的特点:非晶软磁具有很高的μmax,应有低的磁滞损耗;比金属软磁(坡莫合金)的电阻率高3倍;应有比金属软磁低的涡流损耗,可是,实际测得的非晶总损耗却比坡莫合金的总损耗略高。这就表明非晶软磁的损耗行为有其特殊性。本文研究了Fe5Co70Si15B10和(Fe0.1Ni0.35Co0.53)78Si8B14和1J79在10KHz以下音频范围内在不同磁感下(1000-7000G)的损耗行为,并对上述几种材料经磁场热处理后的损耗进行分离(损耗是用海氏电桥洲定的)。分离是按P/f=η ξf公式进行的。式中P为总损耗;f-频率;η-磁滞损耗系数;ξ-涡流损耗系数。按照P/f-f依赖关系,把f外推到零得磁滞损耗,而涡流损耗又由经典涡流及反常涡流二部分组成。损耗分离的结果表明:与1J79相比,非晶的反常涡流在总损耗中所占比例大。如在400-1000Hz频段内,Bmax=5000C晶的反常涡流所占比例比1J79大一倍。而在4000-10000Hz下,Bmax=1000G下,非晶的反常涡流损耗所占比例比1J79大5倍。而在Bmax=5000G下则大10倍。按Pry和Bean给出的反常涡流损耗与2L/d的关系(此处2L是畴宽;d-带厚)是反常涡流随2L/d增大而增大。J.W.Shilling认为退火非晶的磁畴尺寸很大,2L/d可达48。在本试验中所观察到的经磁场退火的非晶,其反常涡流损耗比1J79大得多。退火非晶具有大的磁畴尺寸,看来是一个重要原因。再者,所观察到的非晶反常涡流损耗与频率的关系,是随频率增高,反常涡流增大。J.W.Shilling指出:随频率增大,2L/d减小,这是由于频率增高对磁畴所造成的碎化所致。如果这样,应当观察到反常涡流损耗随频率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但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却相反。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我们所分离的反常涡流损耗组分中还包括有由于磁后效所引起的剩余损耗,正是这部分剩余损耗随频率之增高急剧增大从而掩盖了由于磁畴碎化所引起的反常涡流损耗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