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1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虞 《铸造纵横》2006,(10):47-47
2006年9月29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张小虞,在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首届理事大会召开期间接受了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中国工业报》:您认为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今后中国汽车人才的研究有什么重大意义?张小虞:应该讲,开这个会的本身就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太快,而人才跟不上这个发展的速度,所以我们研究的第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来适应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多个产业都需要人才,但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是人们所料不及的,我们人才的准备不充分。所以,我们把培养和适应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座谈会今天开幕了.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机械工业竞争力为中心,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分析形势,进一步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如何振兴机械工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自2001年4月正式成立以来,在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领导下,在新的形势下,团结全国机械工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机构和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振兴机械工业为己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实现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机械工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技术基础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刚才,我和美国的AMT官员进行了会谈,并就怎样在技术上进行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很好地沟通。在这次的CIMT展会上,很多国外的大厂商都来参加。机床工业同汽车工业一样,都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前些年增长最快的是汽车,现在汽车零部件工业也有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小虞 《能源评论》2012,(11):86-87
几年前,在新能源汽车初期发展的高潮时期,为了推进产业发展,成立了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和协会。  相似文献   
7.
汽车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了9大产能过剩产业之一。这意味着汽车行业有可能遭遇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各方人士纷纷把脉汽车市场,据此,今年新春伊始“,2006年八大趋势”出笼——平稳发展趋向常态、降价幅度逐步缩小、新品提升规模化、创新、重组成为亮点、进出口将延续顺差、跨国公司转向“本土化”等。转眼2006年历程近半,变幻莫测的市场给予了人们怎样的回应,又会有什么新的态势和特点?近日,记者采访了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熟悉张小虞副会长的人告诉记者:“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是看着中国汽车工业一点点长大的。”见记者列举上述种种预测,张小虞首先分析了去年产业结构调整对今年市场的影响,最后,既感到安慰又充满欣喜地告诉记者:“2005年年底时,我预计今年比较稳定的增长在15%左右。事实上,今年1~4月份,汽车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还多,4月份当月的产量是68万辆,按照这个势头推算,预计年产量将接近800万辆。”  相似文献   
8.
1996年,世界汽车工业已走过110年的历程,中国自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也渡过40个春秋。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110年与40年这70年间的差距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不应是对外合作的障碍,而应是一种世纪的机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中国汽车工业与国外企业交流合作的增加和拓展,中国这个拥有12亿人口的潜在市场越来越受到世人的注目。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制造厂商还是消费群体对汽车  相似文献   
9.
一、全面启动振兴汽车工业,为建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1985年在中央“七五”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提出:“根据加快交通运输建设的要求,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二年“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正式写出“七五”计划,这对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