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9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将垃圾焚烧发电厂储坑渗滤液视做可再生资源,其与碱处理后的秸秆进行的中温混合厌氧消化表现出典型的水解酸化和甲烷化过程。高浓度储坑渗滤液能产生相对较高的VFA,可提高系统的产气率和产气量。其产气率比未加入渗滤液的厌氧消化系统高出60.15m L/g VS,总产气量高出1868m L。表明该储坑渗滤液可与碱处理后秸秆混合进行再生能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值模拟对厚煤层上分层巷柱开采区残留"空区"稳定性对复采工作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通过宽度较大残留采空区时,其顶板垂直应力表现出"弱-强-弱-强-弱"的规律,且出采空区前应力峰值较进采空区后的峰值大;残留采空区底板岩性不同对下方复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测定煤样灰分,依据灰分最低原则,对多个煤样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煤样灰分低于30%时,采用0.5 g煤样进行快速灰化法更能准确测定烟煤煤样的灰分。  相似文献   
5.
可重构柔性模具蒙皮拉形模面生成方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重构柔性模具模面生成中的模面空间定位、钉头球心坐标计算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计算方法.采用CAA二次开发技术在CATIA V5上实现了相关算法,开发了模面生成模块.该模块具有钉柱高度计算,柔性模具三维虚拟装配、数据动态调整和结果校核等功能.通过试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可靠性.模面生成模块的开发为可重构柔性模具拉形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飞机蒙皮的数字化成形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成形制造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飞机蒙皮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制造模式转变。飞机蒙皮数字化成形工艺是一个综合CAD工艺设计系统、CAE仿真分析、数控柔性工装、数字化测量和CAM数控成形技术的数字化生产制造技术。文章阐述了蒙皮数字化成形工艺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研制开发了相关的软件、算法和柔性工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飞机蒙皮数字化成形工艺体系,为进一步推动蒙皮制造的数字化、柔性化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双向拉伸工艺如拉伸温度、拉伸倍数与拉伸速率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拉伸温度与较快的拉伸速率更容易导致隔膜均匀拉伸,微孔分布变均匀;反之,较高的拉伸温度与较慢的拉伸速率会造成部分纤维束无法分离,隔膜结构均匀性变差;拉伸倍数增加,微孔结构逐渐被拉开,微孔分布变均匀,穿刺强度、横向/纵向拉伸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树脂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流变学手段测定了UHMWPE树脂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及其分布,并与凝胶渗透色谱(CPC)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应力松弛实验的时域信号数据转换为频域信号数据,再结合流变仪频率扫描的结果得到较为完整的流变学数据,然后将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转换到松弛谱得到松弛模量,可以计算出UHMWPE树脂的M_w及其分布;流变学方法测定UHMWPE的M_w的变化趋势与GPC方法结果相同;采用流变学方法测定UHMWPE树脂的M_w及其分布,速度快、重复性高,且不需要溶剂来溶解UHMWPE树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锂电池隔膜的加工工艺以及熔融挤出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对应的结构演变过程。针对UHMWPE锂电池隔膜耐热稳定性差、对电解液浸润性差等缺点,介绍了隔膜表面改性的几种方法,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UHMWPE隔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矿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变形严重,甚至局部底鼓,煤柱尺寸过大,煤炭资源损失严重等难题,以该矿8204工作面回风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使用窄煤柱沿空掘巷的技术对8204工作面回风巷进行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了8 m的小煤柱.现场观测表明:小煤柱内部裂隙发育,但煤柱整体完整性较好;掘巷期间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61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55 mm,巷道变形量完整较小,能够保证巷道围岩稳定.本次设计煤柱尺寸合理,同时增加了煤炭采出率,促进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