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反应与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1,PEA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日,连续服用7 d后,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对照组(即阿司匹林敏感患者,102例)和观察组(即阿司匹林抵抗患者,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PEAR1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结果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发现观察组的性别、饮酒、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照组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768759位点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HDL-C和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GA+AA)是阿司匹林抵抗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EAR1基因rs12041331位点A等位基因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许宏磊  徐炳欣  俎青  赵艳  高朋飞  于洋 《金属学报》2020,25(9):1014-1020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2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研究三组NIHSS评分变化,以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下降幅度为标准评价患者预后,比较三组预后良好率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因素,观察三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结果: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慢代谢组分别有81例(35.8%)、108例(47.8%)和37例(16.4%)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4%,73.1%和64.9%,三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快代谢组显著高于慢代谢组(P<0.05)。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三组NIHSS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且治疗后快代谢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快代谢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良好的概率是慢代谢组患者的3.447倍(OR=3.447, 95%CI: 1.364-8.712, P=0.009),有糖尿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良好的概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62.7%(OR=0.627, 95%CI: 0.268-1.331, P=0.001)。三组ADR总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有影响,且快代谢型患者治疗效果优于慢代谢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