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铝合金用ASSAB 8407钢压铸模断口进行宏观观察,初步推断断口的特征形貌,确定裂纹源的位置以及裂纹扩展的状态特征。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失效件断口及组织进一步检测,分析断口裂纹形成和扩展机理。检测结果表明,由于基体中存在大量沿晶裂纹,材料强度大幅度降低,脆性显著增大,模具在服役过程中发生早期断裂失效。沿晶裂纹的产生是由于模具锻造过热后慢冷析出片状碳化物,材料强度显著降低。在热处理过程中,热应力及组织应力的影响,使材料基体组织产生沿晶的应力开裂裂纹。同时锻造过热使得材料强度大幅度降低,进一步促使模具表面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38CrMoAl钢液气弹簧活塞杆断裂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断口呈快速断裂的放射状条纹特征形貌,表明该失效件断裂速度快。活塞杆末端外圆存在数条圆弧状表面裂纹,推测该处受到外力作用的高速撞击,使得法兰端承受极大的弯曲应力,最终在应力集中最大的凹槽部位产生断裂。断口剖面显微组织检测发现,法兰端存在两处凹槽,由靠近杆部的第一凹槽产生断裂。实测第二凹槽倒圆角半径R极小并产生表面裂纹,表面裂纹两侧渗氮层明显加深,表明该表面裂纹形成于渗氮处理之前,属于调质处理过程形成的淬火应力集中开裂,由此推断第一处凹槽同样存在应力集中开裂倾向。断裂源区存在表面裂纹及表面剥落,表面渗氮层脆性大。杆部外圆存在表面脱碳层,并产生脆性针状氮化物。样品表层及心部的显微组织为粗大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基体组织为粗大过热组织,材料强韧性比正常晶粒组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8407钢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面出现麻点,对其进行抛光处理,而经抛光加工后再次使用,模具工作面仍出现麻点。采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仪器设备,对压铸模具失效件的化学成分、表面缺陷形貌特征及显微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模具工作面表面麻点处存在凹坑,凹坑周围及底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并在凹坑边缘形成斜坡状的压痕。模具工作面凹坑未发现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表明该凹坑由于挤压变形造成。压铸模工作面麻点产生的原因是抛光过程中加工强度过大,模具工作面表层已经形成高温快冷的白亮色淬火组织,淬火组织应力造成工作面的横向开裂,并形成局部纵向裂纹。在表面抛光热影响作用下,工作面次表层产生退火软化,因而形成变形的纤维状组织。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面表层纵向裂纹处被压塌形成凹坑,造成模具工作面宏观可见的表面麻点,导致锌合金压铸件产品表面凸起的外观缺陷。  相似文献   
4.
AA3003铝合金散热器连接片在加工过程中,表面出现了大面积黑斑。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连接片表面产生黑斑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清洗和润滑设备时,合成机油不慎滴漏在连接片表面,在钎焊加工过程中,合成机油发生焦化反应形成黑斑。  相似文献   
5.
采用火花放电直读光谱仪、数显维氏硬度计、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W6Mo5Cr4V2钢模具开裂失效件的化学成分、表面硬度、断口形貌及显微组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模具原材料轧制或锻造工艺不合理,铸造枝晶组织未能改善,且轧制及锻造过程中,基体中网状共晶碳化物未打碎,沿网状共晶碳化物脆性急剧增大,致使热处理过程中出现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6.
针对铝合金外壳粗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开裂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外壳件开裂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铝合金外壳精锻后,锻件表面显示出变形不均匀的锻造流线,锻件圆角部位的变形量最大,在精锻件样品表层存在弯曲变形的表面裂纹,推测为锻造折叠裂纹。铝合金外壳粗加工后,沿变形量最大的外壳圆角底部产生开裂,开裂件样品的表面裂纹扩展特征呈弯曲圆弧状,裂纹间隙存在纤维组织以及酸洗残留腐蚀凹坑,由此推测表面裂纹属于热加工锻造裂纹。并且,在裂纹尾部存在塑性不足造成的龙爪状挤压裂纹,表明样品表层存在温度偏低现象。能谱测试结果表明,裂纹间隙的氧含量高达23.35%,说明该表面裂纹经过高温氧化,进一步验证了表面裂纹是在锻造过程中产生的。分析得出造成铝合金外壳开裂的主要原因为:锻造过程中的锻件表层温度低、材料塑性不足,导致锻件表层与次表层变形不一致,从而在锻件变形量最大的圆角底部产生锻造折叠裂纹,而锻造过程的持续变形使得表面裂纹重新闭合,但由于粗加工过程中发生应力释放,导致表面裂纹再次张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