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热轧过程对T7钢帘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观察了国产和进口 T7钢帘线盘条产品的微观组织、硬度和不同部位的织构,并对国产T7钢盘条在1060℃开轧和900 ℃、800℃、750℃终轧的条件下进行了热轧加工的热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终轧温度的降低,珠光体球团尺寸因奥氏体晶粒减小而减小,冷却速度降低使珠光体片层间距增大且硬度下降,盘条内外温度梯度升高而使表层软取向晶粒数目增多.分析表明,终轧温度应在850℃~900℃范围内适当选择.热轧冷却时应注意促使珠光体转变尽量在等温条件下完成,以保持珠光体片层间组织的均匀性和盘条良好的深拉拔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新型脱氧工艺和优化精炼渣系方法进行了帘线钢生产的工业试验。实现了对帘线钢生产过程中夹杂物的塑性化控制。结果表明:夹杂物中的镁主要来源于钢包耐火材料;夹杂物中的铝主要来自于精炼过程中所加入的合金和脱氧剂。采用新型脱氧工艺,并将精炼渣碱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将夹杂物控制在塑性区域内。  相似文献   
3.
通过几何相似1:3的水模型对原中间包和优化的增设挡墙中间包进行去除夹杂物的模拟试验,根据水模拟试验结果,优化了40 t钢包结构并进行高碳钢82A和72A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增设挡墙优化结构后,中间包内滞止时间和实际停留时间延长,活塞区比例提高,而死区比例减小;中间包结构优化后去除夹杂物的效果明显提高,采用优化的增设挡墙中间包生产的高碳钢Φ5.5 mm盘条中夹杂物数量由原来的2.06~2.52个/mm~2降至0.20~1.06个/mm~2,最大夹杂物尺寸由原来的(9.87~13.37)μm×(6.29~9.44)μm降至(4.01~8.33)μm×(3.41~7.62)μm;铸坯中大型夹杂物数量和尺寸也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
分析日本新日铁和国内钢厂生产的桥梁缆索用高碳钢盘条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国内厂家通过向钢中添加Cr和V元素来提高盘条的力学性能,但新日铁盘条的抗拉强度仍最高,约1 280 MPa;3个钢厂盘条的延伸率均在14%左右;新日铁盘条断面收缩率为44.5%,国内钢厂的盘条断面收缩率均低于40%。分析表明:日本新日铁盘条采用盐浴冷却,冷却均匀性更好,可提高盘条的索氏体化率及通条性能,国内钢厂采用斯太尔摩风冷线冷却,冷却能力弱,冷却均匀性差;3个钢厂的盘条索氏体化率均在90%左右,国产盘条平均索氏体片层间距在170nm以上,而新日铁盘条平均索氏体片层间距仅有84.7 nm。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40mm×180Fnrn的82B钢矩形坯和150mm×150mm的82B钢小方坯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和中心碳偏析情况,结果表明:相同二冷比水量下气雾冷却的冷却强度较喷水冷却的冷却强度提高1倍;对于小方坯,增加二冷比水量,二次枝晶臂间距减小,能够改善中心碳偏析;小方坯采用末端电磁搅拌,增加等轴晶改善中心碳偏析的效果优于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较大断面矩形坯比小方坯中心碳偏析明显严重,增加二冷强度对改善矩形坯中心碳偏析无明显影响,末端电磁搅拌可减少矩形坯中心碳偏析,但其偏析指数仍高于小方坯。  相似文献   
6.
帘线钢盘条带状组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帘线钢盘条带状组织的特点、危害、生成机理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了带状组织的按级分类.结果表明,带状组织部位为索氏体,片层间距比基体部位更小,有明显的磷偏聚.带状组织部位纳米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对盘条的拉拔及扭转性能有不利影响.相比大方坯,小方坯的带状组织更为严重;把加热温度由1050℃提高到1185℃,带状组织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7.
运用炉衬损蚀指数探讨了电弧炉供电制度对炉衬损蚀的影响,指出高电压应尽可能在熔化期和氧化中前期使用;电流值应根据不同电压档次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9.
为开发免球化退火扁钢用12Cr1MoV热轧盘条,基于形变诱导相变机理,采用830℃终轧温度和800℃的吐丝温度。通过抑制形变奥氏体晶粒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增加形变储能,促进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配合轧后风冷辊道速度调节,实现分段控制冷却,延长盘条在630~750℃区间停留时间,可完全消除盘条中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试验结果为:热轧盘条抗拉强度从576 MPa降至520 MPa,断面收缩率从66%提高至74%,淬火组织的消除使盘条变形能力明显优化,避免少量或极少量马氏体组织无法协同变形而产生的心部孔洞或拉拔断裂,经用户多规格批量使用,未发生塑性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