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9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底取式挖掘、上取式挖掘、振动式挖掘的挖掘方式对挖掘阻力、挖掘速度的影响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最佳挖掘方式——混合式挖掘,即沿矿堆斜表面挖掘,及实现这种挖掘方式的控制参数,使挖掘阻力最小,对开拓设计思想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以4米~3正铲机械式挖掘机为机型,对其工作装置的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该问题是属于多工况,多约束,多目标函数(以提升力和几何尺寸最小为指标)。采用内点罚函数方法,进行多次上机计算,从数千个方案中选出了合理的方案,根据最大挖掘半径,最大挖掘高度,在最大挖掘高度下的挖掘半径确定出:动臂支承铰的位置,动臂长度,推压轴位置、顶部滑轮半径,斗柄长度和推压速度与提升速度之比值等。  相似文献   
3.
二自由度双变长摆杆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平面运动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了二自由度双变长摆杆机构运动分析中存在的关键与难点,基于挖掘轨迹方程,建立了运动方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速度分析与仿真,其结果与实测相符合。完善了挖掘轨迹为主的新的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WK-4正铲挖掘机铲斗为基型,将铲斗强度计算的力学模型确定为空间交叉梁一杆系,用力法计算;同时又作为空间壳体模型,用有限元法电算。最后,将几种力学模型作了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应力值的误差约10~15%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WS-005型试验用单斗挖掘机为基型,通过对矿石挖掘过程参数的测试和数据处理,求出了正铲挖掘轨迹的拟合曲线,进一步导出了最佳切削角;作为特例,还推导了等后角挖掘轨迹方程;分析了挖掘过程各参数对挖掘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求得了线性和幂函数两种数学模型下的挖掘阻力方程。  相似文献   
7.
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采用现代设计理论,对液压抓斗进行了优化设计与仿真,确定出合理的几何参数及各部分重量分配,保证了抓取力,达到了能耗最小的目的,防止了运动杆件与相关结构之间的相互干涉。通过仿真,使抓斗工作可视化,可检查干涉及干涉量,进而检验优化结果。该计算软件在Windows平台上操作,界面友好,易掌握,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科学发展观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结合挖掘机的挖掘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笔者总结多年的设计实践,提出了将"人-机-环境"设计成为适应性系统,组成该系统的各因素(如人、挖掘机、挖掘对象)应满足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信息关系和认知关系,从而保证系统平稳运行。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变单纯的机器设计为挖掘方式设计思路;并推荐用经验加理论模型的方法,确定挖掘机的力能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分析正铲挖掘机的切削速度,本文用解析法和几何法推导了正铲挖掘机提升速度、推压速度、它们的速度比及合成的斗齿切削速度计算公式,并以WK-4型挖掘机为例,做了计算,从而揭示了等后角挖掘时速度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张辉  李奎贤 《工程机械》1993,24(4):10-12
为改变手工操作挖掘机的传统格局,自行设计制造了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挖掘轨迹的单板机自动控制系统,并在WS-005挖掘机试验台上控制给定的合理挖掘轨迹,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它为进一步研究挖掘理论创造了条件,为工作参数优化研究提供了现代化的试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