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符祥俊  黄莉  郭丽  林良沫 《金属学报》2021,26(7):775-781
目的:探讨以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最低抑菌浓度(MIC)作为万古霉素监测靶目标在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以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Ct),借助药代动力学软件Java PK for Desktop(JPKD)采用贝叶斯计算方法计算万古霉素药时AUC,并计算AUC24h/MIC的值(假设MIC=1 mg/L)。比较不同Ct范围内AUC24h/MIC的达标率,分析AUC24h/MIC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以AUC24h/MIC作为靶目标对患者抗感染疗效和肾毒性的临床意义。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与AUC24h/MIC有较好的相关性,当Ct为10~15 μg/mL时,其中仅38.89%的患者AUC24h/MIC达到400~600,当Ct为15~20 μg/mL时,则有88.89%患者其AUC24h/MIC达标。万古霉素抗感染疗效与患者是否入住ICU显著相关,而与AUC24h/MIC无显著相关性。以Ct>20 μg/mL或者AUC24h/MIC>600评估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假设MIC=1 mg/L时建议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致严重感染患者维持Ct在15~20 μg/mL,有88.89%概率其AUC24h/MIC可达到400~600。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建议推广MIC的规范化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内科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成人患者(n=77)的临床资料和用药信息,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使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的建模方法建立该人群的万古霉素PPK模型并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所建模型为二室模型,最终模型公式为:清除率CL=6.84×(BW/70)0.75×(CLCR/116)0.895×exp(η1),中央室分布容积V1=20.5×(BW/70)×exp(η2),室间转运速率Q=15.2×(BW/70)0.75×exp(η3),外周室分布容积V2=50×(BW/70)×exp(η4),(BW为体质量,CLCR为肌酐清除率)。采用拟合优度图和模型预测诊断图以及非参数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26个相同入组条件的患者数据进行外部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建立血液病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万古霉素PPK模型,有助于实现该人群万古霉素的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各国公共卫生和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SARS-CoV-2的特效药,采用的多为既往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的抗病毒药物。本文旨在对有关抗病毒药物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特点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从而为抗SARS-CoV-2治疗中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