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用于冲于炉直接还原熔炼的冷粘结矿粉-铸铁屑团块的研究结果,此团块具有较高的常温强度和高温强度,可代替部分废钢和生铁在冲天炉内应用,并浇注出合格铸件。这项新工艺可充分利用材料和降低能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吴家立  柯绿 《铸造》1990,(5):1-5
用不同炉料和熔炼工艺,制得碳当量为4.2%左右的四种灰铸铁,对其所浇注的最小加工面壁厚仅3毫米的水泵叶轮及标准试棒的金相试样进行显微组织研究表明,以80%废钢铁切屑为主要炉料在感应炉中增碳制得的铸铁性能最好。试棒σb可达230-270MPa;叶轮可在铸态下切削。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向凝固,成功地制取了规则纤维排列的Fe-C-Cr共晶复合材料。研究了凝固速度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凝固速度(R)的增加,纤维间距减小,规整性变差,而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呈抛物线变化,当R=50mm/h时,可达2300MPa。提出了该共晶合金在单向凝固过程中碳化物增强纤维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4.
柯绿  于金 《现代铸铁》1995,(1):8-11
研究了凝固速度对铁-铬-碳自生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Fe-C-Cr共晶合金单向凝固过程中自生增强纤维的生长机理,并研究了纤维间距和形貌随凝固速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感应电炉中合成铸铁的制得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通过熔炼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探索出在感应电炉中稳定地大量增碳、大量投用废钢而制得合成铸铁的途径,并已在两个工厂用于生产。采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合成铸铁,较之相同熔炼条件下生产的普通灰铸铁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石墨短小1~2级并增厚,纯头石墨增多并呈A型分布;基体98%以上为珠光体,共晶团细小1~2级;抗拉强度提高1~2级,白口倾向和壁厚敏感性显著降低,综合性能稳定;共晶度为0.95时,强度接近HT25—47,共晶度0.85时,4.5~7mm薄壁件不出现白口且切削性能良好;试生产中铸件的白口、缩松等废品大幅度下降;熔炼过程中,一般不增加电耗;随废钢配比的增加,铁水的成本可降低10—40%。文中着重探讨了大量增碳的途径和配加废钢、变质剂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向凝固,成功地制了规则纤维排列的Fe-C-Cr共晶复合材料。研究发凝固速度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凝固速度(R)的增加,纤维间距减小,规整性变差,而材料的抗拉强度呈抛物变化,当R=50mm/h时,可达2300MPa。提出了该共晶合金在单向凝固过程中碳化物增强纤维的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陆利明  柯绿 《铸造》1995,(2):19-23
通过单向凝固制取了Fe-C-Cr合金自生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力学性能,研究了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R=58mm/h,GL=142℃/cm时含2.85%C、30.85%Cr的共晶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2300MPa以上,约为体积凝固时的8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向凝固制取了Fe-C-Cr合金自生复合材料,并测定了力学性能,研究了化学成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R=58mm/h、GL=142℃/cm时含2.85%C、30.85%Cr的共晶合金的抗拉强度可达2300MPa以上,约为体积凝固时的8倍。  相似文献   
10.
陆利明  柯绿 《铸造》1995,(4):6-10
探讨了Fe-C-Cr共晶合金单向凝固过程中自生增强纤维的生长机理,并研究了纤维间距和形貌随凝固速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