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46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分析昆柳龙直流工程入地电流跨网入侵引发的赣南区域电网直流偏磁问题,建立了赣南区域电网直流电流分布计算模型,基于直流电流实测数据和共轭梯度法,实现了赣南大地模型的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偏磁电流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控制在8%以内,并分析了田源接地极入地电流大量跨网入侵赣南电网的原因。基于修正后的模型,提出了赣南区域电网14个厂站的直流偏磁治理策略,完成治理后赣南区域所有220 kV变电站主变的直流电流控制在安全限制以内,为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跨网入侵交流电网的分析和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工程示范。分析了220 kV系统直流电流通过自耦变串入500 kV系统的路径,阐明了雷公山站500 kV自耦变压器直流偏磁治理失败的机理,提出了对4个厂站的进一步治理策略,预计可将雷公山变偏磁电流降低80%以上,从而有效减小雷公山站主变噪声。  相似文献   
2.
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过程层(包括现场监测终端、现场处理单元)、间隔层(包括IED及主IED)以及站控层(CAC)。其系统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GIS局部放电监测、SF6气体、微水监测、容性设备(含避雷器监测)在线监测诊断等装置分别采集相应设备的状态数据,通过状态信息接入器汇总,再通过IEC61850协议发送到指定监控中心。虹桥220kV智能变电站的实施,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大地回线运行导致的交流电网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碳化硅(Si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与电阻串联的直流偏磁抑制方法。该方法利用碳化硅新型材料耐电压高和动作频率快的优势,通过控制半导体开关的频率以及占空比,在保证变压器有效接地的条件下将平均入地电流限制在安全阈值内;同时,利用电阻降低开关导通电流,限制中性点电压较高时的入地电流;最后,通过仿真算例校核了该方法对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直流偏磁电流具有良好抑制效果,该设备在恶劣工况下完全满足变压器中性点绝缘要求,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接地腐蚀情况与导体截面的形态紧密相关。通过开展接地导体截面的不均匀腐蚀分析,量化分析了不同形态局部腐蚀对钢材接地体接地导通性能的影响。首先,以孔蚀形貌复杂性作为局部腐蚀分析的量化依据,结合不同局部腐蚀形貌提出了考虑导体截面不均匀腐蚀情况下的接地通流有限元建模和计算方法。其次,分析了不同腐蚀形态下的截面电流密度、电场和磁场分布规律与不均匀腐蚀情况下的接地导体截面电磁场分布特征。最后,量化分析了单位长度导通阻抗受不同孔蚀形貌的影响,为腐蚀诊断和接地分析提供基础的模型参数。提出了通过工频直流比可以区分某些局部腐蚀形态的腐蚀检测方案,为钢材材质接地腐蚀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目标检测与识别方法对目标方位角敏感的问题,该文基于相关滤波器理论与核特征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对SAR目标方位角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核相关滤波器。该滤波器使用特征向量降低了对训练图像的依赖性,利用目标在非线性空间的高维特征提高了识别能力,并利用核函数解决了高维矢量的内积计算问题。MSTAR实测SAR图像数据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滤波器在低虚警概率下,能够保持较高的检测概率,并且对目标方位角失真具有较强的容忍性,不需要存储目标模板和估计目标方位角,就能够实现高准确率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氮化硅和纳米氮化铝(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的特点)作为稠化剂,分别制成无滴点润滑脂,2种润滑脂具有很好的胶体安定性和热安定性.考察了稠化剂用量对润滑脂锥人度的影响;研究了2种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由于金属铝离子的影响,结果明显不同;流变学特性为典型的润滑脂非宾汉流体,具有伪塑性和触变性,表现出剪切变率稀释性和剪切时间稀释性,对测得的2种润滑脂流变曲线进行数值分析,采用Herschel-Bulkey模型,分别得到25、75和120℃流变方程.  相似文献   
7.
一种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地网腐蚀的定位问题,基于新标准对接地网在概念上的变化,提出并解决了基于场路结合的不等电位模型的地网腐蚀故障诊断的方法;针对地网腐蚀时的导通电阻变化,验证计算了地网腐蚀时地表电位分布及最大跨步电势、接触电势发生处的位置。通过编程实现了数值模型的计算机求解,其方法是通过求取地网各支路散流电流及节点电位来获得各支路的导通电阻值,并通过腐蚀前后各支路导通电阻值的变化来判断地网的腐蚀情况。同时,该模型对于入地电流频率在几十kHz下仍可考察地网的运行情况。实际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冰温保鲜和冷藏保鲜对生食大西洋鲑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西洋鲑分别置于-1.8℃冰温条件和4.0℃冷藏条件下贮藏,测定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色差值、K值和感官评分,通过这一系列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大西洋鲑在冰温保鲜条件和冷藏保鲜条件下品质变化的不同。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 2组的菌落总数值、TVB-N值、K值均呈上升趋势, pH值在冰温保鲜条件和冷藏保鲜条件下变化趋势相近,色差值在2个保鲜条件下波动变化没有明显差异,感官评分在2个不同温度条件下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冷藏保鲜条件下,生食大西洋鲑的货架期为2 d;在冰温保鲜条件下,生食大西洋鲑的货架期为5d。结论冰温保鲜方式可将生食大西洋鲑的货架期延长3d,与冷藏保鲜方式相比,冰温保鲜方式在大西洋鲑的贮藏过程中体现了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阐明超高压耦合热处理过程中鳙鱼鱼糜凝胶特性变化的机制,本文探究了超高压耦合热处理(300 MPa/5 min,40℃/30 min,90℃/20 min)过程中鳙鱼鱼糜凝胶特性、蛋白质结构及水分迁移的变化,并进行聚类热图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耦合热处理能显著改善鳙鱼鱼糜的凝胶特性(P<0.05)。随着超高压,超高压结合一段热处理,超高压结合二段热处理过程的进行,鳙鱼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质构、白度呈上升趋势,其中,较常压处理样品(0.1P),经超高压耦合热处理(300PSH)的鱼糜凝胶强度和白度分别增加了477.75%、43.38%。在不同处理过程中,鳙鱼鱼糜凝胶蛋白质β-折叠结构比例显著增加(P<0.05),肌球蛋白重链交联聚集,同时,鱼糜凝胶的活性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通过二硫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更致密、有序的网络结构,导致不易流动水向结合水迁移,最终表现为鱼糜凝胶凝胶强度、质构特性、白度和持水性显著改善。本研究可为超高压耦合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淡水鱼鱼糜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入后对受端电网的直流偏磁影响,分析了直流偏磁影响的作用机理,建立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评估模型,提炼土壤电阻率、中性点运行方式等影响直流偏磁电流的关键因素,多方法实测并运用嵌入局部共轭梯度搜索的人工蜂群全局优化反演方法,开展大地电阻率水平多层分布的参数反演,进一步考虑淮南—溧阳地质廊带连续介质二维反演电性结构,建立适用于受端电网直流偏磁电流分布计算的大地等效模型,最后仿真对比电容隔直法、阻容结合法等多种抑制措施,提出直流偏磁综合治理策略,为安徽电网及其他±1100kV特高压直流落点后的电网直流偏磁影响研究及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