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冶金工业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X射线衍射仪,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测定3Cr2W8V模具钢在1250℃奥氏体化后油淬、并经不同温度回火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第二相的含量以及采用高温显微镜测定钢的常温硬度和高温硬度,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和第二相的含量与3Cr2W8V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仪法测定M_2高速工具钢中的M_6C碳化物相的(h k l )晶面间距、点阵常数及相对强度,并用EDAX9100能谱仪测定M_6C中的合金元素的百分含量,从而确定了这种M_6C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对30CrMnSiA,38Cr,30CrNi_2MoV,4Cr_9Si_2等四种合金钢进行了电子显微镜及普通金相方法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钢种中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应该分成四个阶段更为合理。其中在第二阶段发生的晶体学取向相近的晶粒团通过彼此间相邻的小角界的消失合并成大晶粒的过程是造成混晶长大的原因。这种混晶中的大晶粒和多边形化以后形成的奥氏体粗晶不同,它对常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不利影响,氮化铝也不能有效的控制它的形成。研究中发现在30CrMnSiA和38Cr这两种钢中,合金碳化物M_(23)C_6是奥氏体优先形核的非自发核心,它在珠光体中分布的取向择优和不均匀性是造成晶体学取向相近的小晶粒团形核长大并在随后合并成大晶粒,出现混晶的原因。控制混晶产生的关键是在于控制这些合金碳化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研究了编号为Si—1、Si—2、Si—3、Si—4四种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析出相的种类、分布及对钢耐浓硝酸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钢中的碳含量和添加元素不同、以及铬、镍含量的差异、固溶温度的变化,钢中析出相亦各不相同。析出相数量增多及它们在晶内和晶界分布,均有利于浓硝酸的择优腐蚀。每种钢在晶界以不同速度腐蚀是由于晶界析出相的种类及数量不同所致,晶界析出M_(23)C_6(M主要是Cr),且成网状或链状分布,极易产生晶问腐蚀。结果还表明四种钢对浓硝酸都具有较好的抗蚀能力,就综合性能而言,以Si-3最佳。  相似文献   
7.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