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国内某钢铁公司转炉汽化冷却烟道异常失效的情况,通过宏观检查、金相分析、能谱分析、XPS、X荧光分析等方法对失效原因和腐蚀元素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是从烟道内侧表面开始的,逐步穿透,最终形成穿孔失效,内外表面腐蚀坑附近都没有发现裂纹,没有发现应力腐蚀和材料过热的痕迹;对腐蚀坑及辅助炉料的成分分析均发现含有Cl和S元素。文中确定了腐蚀元素的来源,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温腐蚀机理,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页岩气地层含气量的高低是评价页岩气地层是否为有经济效益的可采页岩气储集层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规模开发页岩气过程中,当无法进行钻井取心时,利用岩心测定地层含气量的页岩气解析仪无法应用到钻井作业现场。在简介当前页岩气地层含气量测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从气测录井气体检测分析过程入手,通过已知页岩气井的页岩气解析仪测定的地层含气量与相应层段的气测录井全烃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依托钻井现场随钻气测录井技术,利用连续测定的全烃含量来计算页岩地层含气量,实现了及时快速地为页岩气井完井作业提供可靠决策依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边部发纹是管线钢常见的表面缺陷之一。针对管线钢轧制时出现的边部发纹,对其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钢边部发纹为连铸坯侧端面薄弱位置轧制过程开裂所致。轧制过程钢板上下表面变形不均匀,下表面延展小于上表面,因此下表面发纹距钢板边部较上表面远,导致下表面发纹无法正常切除。提高连铸坯加热均匀性可以缓解钢板上下表面不均匀变形,但不能完全解决下表面发纹问题。最终通过设定展宽阶段下辊速大于上辊速,缩小上下表面不均匀变形,控制钢板上表面发纹距边部15 mm以内,钢板下表面发纹距边部25 mm以内,上下表面发纹通过切边均可正常切除。管线钢的生产效率和成材率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地质导向技术是水平井钻井核心技术之一。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针对陆上油田水平井多使用测量参数少、测量盲区长的随钻定向仪器的现状,通过综合应用井位设计地质资料、随钻测量参数和综合录井参数,形成以地质建模为基础、以随钻测量及录井敏感参数为依据进行轨迹控制的可视化模拟油气藏导向技术,解决了低成本随钻测量设备不能及时反映井底地层特征,导致轨迹调整滞后的导向难题,实现了使用低成本随钻测量工具进行地质导向施工。可视化模拟油气藏地质导向技术在华北油田、吐哈油田、苏里格气田、山西煤层气等区域已用于58口井,在构造复杂地区水平井、非均质砂岩储集层水平井、资料精度低地区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且在提高储集层钻遇率等方面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首秦4 300 mm轧机在没有CVC窜辊装置、无预矫直机、无板形仪等板形控制手段的情况下,在轧制方面开发基于板凸度策略的控制方法,为板形控制提供数据支持,摆脱了操作工通过肉眼观察控制板形的局面;在冷却方面采用“微中浪控制法”,通过调节轧制板形达到钢板在冷床冷却后板形良好的目的;在热矫直方面通过增加矫直力和塑性变形比例改善钢板板形。通过以上控制方法的优化与应用,管线钢板形效果改善明显,在国家重点项目中批量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终轧温度对Q420qE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轧+弛豫+控冷工艺可以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终轧温度越高,铁素体晶粒尺寸越大,钢板屈强比越低,但冲击韧性也随之降低。当终轧温度为860℃时,钢板屈强比和韧性达到较佳匹配,此时钢板厚度1/4处和芯部未发生铁素体相变的奥氏体发生了贝氏体相变;终轧温度为880℃时,钢板芯部发生了上贝氏体转变,冲击韧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宏观形貌、特征,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中厚板表面麻坑缺陷的形态、组成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麻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连续的片状粗糙面,其下有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麻坑缺陷处成分存在Fe、O、Na、Mg、Si、S、K、Ca元素;缺陷处O含量明显增高,证明缺陷处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因此,麻坑缺陷为轧制过程中氧化铁皮、设备锈蚀物等异物掉落到钢板表面并被压入导致。经过优化轧制水冷工艺、除鳞工艺、及时彻底清理设备上堆积的氧化铁皮沉淀物及锈蚀物,可有效控制麻坑缺陷。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作为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其钻完井关键技术是井筒服务技术研究的焦点。中国石油渤海钻探第二录井公司为实现优快钻井的目的,通过CN8平台6口井的实验,探索"重点监测、及时预警、提前预防、根本解决"的综合录井安全监测工作方法。该方法利用页岩气开发工厂化作业的工艺特点,进一步挖掘综合录井地层对比分析、参数监测、远程传输等传统技术的优势,在优化井身结构、优化钻井参数、优化钻井液参数的钻井"三个优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钻井周期由首口井的73.23d逐渐降至后期的27.33d。现场实践结果表明,综合录井在工厂化作业中为实现优快钻井切实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10 mm×3 650 mm×12 000 mm的Q500q E为例,由于低屈强比、冷却强度大、工装设备适应性等难点,大大增加了板形控制难度,通过对计划安排、辊系匹配、加热、轧制、水冷及矫直等各个工序进行优化并制定相应控制策略,实现了薄宽规格Q500q E桥梁钢板形的良好控制,板形合格率显著提升,各项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