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1篇
冶金工业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变形含Nb微合金钢流变应力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含Nb微合金钢进行了单道次压缩试验,实测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下实验钢的变形抗力,分析了各变形参数对实验钢动态再结晶和变形抗力的影响.确定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245.448 kJ/mol(峰态时)和166.994 kJ/mol(稳态时),并建立了实验钢高温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以为计算力能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板坯蓄热式加热炉热平衡的测试,分析了加热炉热效率和燃料燃烧效率,确定了加热炉生产率、燃烧空气消耗系数和炉墙表面散热温度等因素对加热炉实际能量消耗的影响,提出了宽厚板蓄热式加热炉改进燃烧控制、强化炉墙隔热保温与炉内传热及提高钢坯热装率等节能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厚板纵向边裂问题,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对轧钢工序中加热制度,上、下工作辊辊径,辊速配比对钢板上、下表面边部变形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加热制度及上、下工作辊辊速可改善钢板上、下表面变形均匀性,将钢板下表面边裂控制在距边部30mm内,钢板切边后可以完全消除纵向边裂,使钢板合格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根据首秦公司船板现场生产实践,设计并进行了轧制温度及二次除鳞的工业实验.对比了不同精轧开轧温度与终轧温度对船板表面氧化铁皮成分及结构的影响.按照不同板料厚度对二次除鳞的除鳞道次与除鳞方式进行了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精轧开轧温度与终轧温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船板表面氧化铁皮的成分,减少Fe2O3含量,获得致密性好、连续性好的氧化铁皮.对于薄规格船板,宜采用多道次除鳞,可以有效地避免氧化铁皮压入;对于厚规格船板,应避免采用第一道次除鳞,可以有效地提高船板表面氧化铁皮均匀性与致密性.  相似文献   
5.
含Nb微合金低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MMS-3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实验钢变形和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研究了加速冷却和热变形对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静态CCT曲线相比,实验钢的动态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随冷却速度的增大,γ→α相变开始温度逐渐降低;高温变形促进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同时抑制了贝氏体相变,扩大了铁素体转变区;奥氏体变形对贝氏体转变有双重作用:当冷速较低时,变形抑制贝氏体相变;冷速较高时变形促进贝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6.
作为1种低成本生产E420级别海洋平台用钢的工艺路线,采用添加少量微合金元素的成分设计,利用超快冷技术,有效控制冷却过程以改善钢材的微观组织。采用以上工艺试制的50mm海洋平台钢板,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大于445MPa,抗拉强度大于578MPa,-40℃冲击功大于200J。  相似文献   
7.
超快冷技术在首秦宽厚板生产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超快速冷却的新一代TMCP工艺的基本思想,轧后立即进行超快速冷却,在动态相变点停止冷却,而后进行冷却路径的控制。以超快速冷却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工艺在管线钢X70、水电钢07MnNiMoVR、高强钢SQ550等高等级品种钢的工业实践表明,该工艺较传统的TMCP工艺在降低合金元素含量、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将越来越受到轧钢工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1 INTRODUCTIONAl Mg Scalloy possesseshighstrength ,hightoughness,lowerdensity,goodweldabilityandcor rosionresistance[1 ,2 ] .Applyingthesuperplasticityofthesealloystoformimportantcomplexpartsforthespacecraftisasignificantresearchsubjectatpre sent[3 ,4] .Thisresea…  相似文献   
9.
利用立辊轧机实现钢板平面形状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海龙  田士平  周志远 《轧钢》2001,18(4):26-28
为改善中厚板平面形状,有效控制窄板坯轧制宽中厚钢板的鼓形度,减少切边,切头尾损耗,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开发了立辊轧制新工艺,对板坯头尾和边部进行修正轧制,改善了钢板平面形状,减少了切损,综合成材度提高1.5%-3.0%  相似文献   
10.
王雪松  张跃飞  田士平  董占斌 《钢铁》2012,47(11):45-50
 根据PC轧机的结构特点,用三维差分法分析金属塑性变形,用影响函数法分析辊系弹性变形,建立PC轧机板形板凸度控制模型。对PC轧机轧制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其工作辊弯辊力和交叉角控制特性,进而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板形控制过程中,PC轧机交叉角具有很强的板形板凸度控制能力,而工作辊弯辊对辊间压力分布影响很大。通过两者合理的设定与分配,可以使辊间压力分布均匀,板形控制效果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