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往教育学情境中的卢梭教育思想研究在"爱弥儿是谁"这一问题上出现了理论分歧,一种看法认为爱弥儿是自然人,另一种看法则主张爱弥儿是公民。导致理论分歧的原因在于研究者对于《爱弥儿》这一文本进行了选择性解读,以及受到高度复杂的《爱弥儿》文本结构和微言大义的卢梭式写作方式等因素的干扰。然而,自然人抑或公民都不是"爱弥儿是谁"这一问题的准确解释,培养立法者可能才是卢梭所抱持的真正教育意图和隐微教诲。立法者既是卢梭为爱弥儿取名的真正用意,也是导师卢梭与学生爱弥儿形成复调关系的人格纽带,亦是《爱弥儿》与《社会契约论》形成文本联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教育现代化"观念在理论构造上受制于一种二分法的窠臼:一是传统社会教育必须实现向现代社会教育转化,二是落后国家教育必须实现向发达国家教育转化。这种转化强制会使得"教育现代化"观念带有潜在的危险性,其容易营造出一种进步主义色彩的观念想象与理论神话,也可能会带来激进主义色彩的教育革命与社会革命。鉴于这些潜在的危险性,当前的"教育现代化"观念理应受到必要的反思。对于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为了摆脱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话语的宰制和支配,解放被遮蔽的自我意识,实事求是地推动本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建构一种本土式的"教育现代化"观念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