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 先进高强度钢已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以淬火-分配(Q&P)理念为基础的工艺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Q&P理念引入热轧工艺过程中,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即采用直接淬火(DQ)工艺结合非等温条件下碳分配处理(碳分配过程在模拟卷取过程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铁素体组成。当卷取温度为350 ℃时, 实验钢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高, 达到11.5%, 同时抗拉强度达到1 370 MPa, 伸长率为14.20%, 强塑积为19.5 GPa·%。进行TEM观察, 发现马氏体板条束之间存在以薄膜状形态分布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汽车工业轻量化发展要求,以QP(quenchingpartitioning)工艺为基础的先进高强度钢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使其在普通热连轧生产线上实现工业化并广泛应用,本文对QP理念在热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热处理QP工艺中引入热变形处理后,组织细化显著,并获得了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实验钢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大的强塑积,结合目前国内热连轧生产线以超快冷系统为核心的新一代控轧控冷(TMCP)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在热连轧生产线生产热轧QP钢(DQ(direct quenching)P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二维编织物拉剪耦合作用的各向异性超弹性本构模型。该模型中应变能被分解为纤维拉伸应变能和拉剪耦合作用下的剪切应变能两部分。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本构模型参数。利用确定的本构模型对文献中不同预拉状态下的镜框剪切实验进行了预测,通过与实验结果对照,验证了所提出的本构模型正确性。该模型不仅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参数确定简单,为更加全面精确的二维编织物成型有限元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