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钢LF钢包精炼炉装备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首钢第二炼钢厂新建的 2 1 0tLF炉的工装设备和技术特点 ,经过安装与调试 ,各项设备运行正常 ,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提升了首钢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选矿厂多建在高于海平面的山上.水环式真空泵是选矿厂脱水车间常用的重要设备.本文就高山气压对水环式真空泵的真空度有无影响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为了便于讨论,在真空泵抽气期间,我们将过滤机及其与真空泵相连接的管路看作是一个密闭容器,真空泵和此密闭容器构成真空泵装置系统.  相似文献   
3.
废水流量测定,目前已有很多方法。但具体使用起来,除仪器费用外,往往还由于水流沟槽形状不一,废水中含有大量泥砂杂物或由于水流连续不断,有时甚至很难装上测定仪器致使测定极为困难。特别对于只要求准确普查,测定次数不多(如选厂总尾矿水等)的各种水流,经常感到束手无策。本文为解决这种类型水流的测定,简略介绍简单、易行、准确、经济的氯离子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石灰浮选白钨矿方法的实质是在矿浆中加入适量石灰,提高矿浆pH值后,再加入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硅酸钠和捕收剂,以增强白钨矿浮选的选择性。本试验对铅锌混合浮选尾矿中所含的白钨矿,用731氧化石蜡皂为捕收剂,在常温下探讨石灰对该矿物浮选指标的影响。(一)试料试料取自矽卡岩型铅锌白钨矿床,其中含铅1.14%、锌0.77%、铜0.066%、银95克/吨、WO_30.30%。。脉石矿物主要有柘榴子石(52%)、透辉石(26%)、方解石(6%)、萤石(2%)、云母(1%),以及少量的磁铁矿、长石、高岭石等。白钨矿除呈粒状半自形-它形晶嵌布在柘榴子石、透辉石中外,还以细小颗粒呈浸染状星散分布。矿石破碎至-200目时白钨矿单体解离度为95%。  相似文献   
5.
<正> 目前钨重选厂细泥计量方法有电磁流量计、矿浆计量器、溜槽缩分计量器及直接接取称量等方法。这些方法中,电磁流量计比较先进,但经常受雷电、矿石性质、杂物堵塞或维修不及时等影响,在现场条件下,其误差难于达到说明书上的精度,有时甚至不能使用。笔者调查:江西曾有三个钨选厂使  相似文献   
6.
钢包内衬用镁钙碳砖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镁钙碳砖的研制过程、应用情况及侵蚀机理分析,并对镁钙碳砖在使用中对钢水夹杂物数量和检度的影响、钢中全氧含量的变化等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首钢第二炼钢厂对225t钢包滑动水口自动开浇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通过实践自开率指标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炼钢和连铸工艺对钢水温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研,初步确定了钢水从出钢至精炼吹氩3min温降水平,探讨了相关因素对钢水出钢至精炼吹氩3min温降以及对铸机浇钢中大包内钢水温降的影响。其结果至生产中依据已知因素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温度制度的稳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选厂经济技术指标的合理选择 选矿厂所得精矿品位及回收率两者的高低虽然相互矛盾,但不成反比。尽管每个选厂的投产设计都有工艺流程试验报告作依据,但试验报告中对选矿指标好坏经常采用选矿效率评定。选矿效率只考虑技术指标,而不能反映经济效果。本文表3各指标好坏的判断如果按E_汉或E_弗计算[1],则与实际最佳的经济效益点偏离很远(则E_汉以低品位高回收率点效率最高,E_弗刚好相反)。再  相似文献   
10.
选矿厂理论回收率计算,用于对照实际回收率,全面衡量选厂取样、化验、计量等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金属流失的程度。 目前,理论回收率的计算,按选矿设计参考资料等书介绍,对三精矿一尾矿(简称四产品)的理论回收率计算在列出四元一次联立方程式并构成行列式后,推荐采用“沙路法”(对角法)解行列式。“沙路法”解行列式虽有着易记,规律性强等优点、但计算麻烦,所用加减乘除次数较多。对于四精矿一尾矿(简称五产品)或更多精矿的理论回收率计算,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