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61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LS-DYNA软件的单点渐进成形过程的模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点渐进成形技术是基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所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介绍了一种基于LS—DYNA软件模拟单点渐进成形过程的模拟方法,为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的区别,然后着重讨论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快速制造复杂铸造模具的过程及工艺路线,同时给出一些具体应用实例。最后得出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UG软件提出了一种复杂曲面覆盖件模具的分区加工方法,并以汽车前盖内板的凸模加工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该法的模具CAM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金属板材单点渐进成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板材单点渐进成形新型工艺的研究多是通过物理试验,从金属宏观位移的角度分析成形过程的一般规律,研究成形参数对成形能力的影响,而无法获得成形过程中真实的变形过程。文章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应用实体单元,对渐进成形中在直线轨迹和曲线轨迹下的板材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成形过程中各部分应力、应变的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渐进成形过程的成形机理。研究表明,成形过程中,变形区可以划分为4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考察变形特点;在工具头局部成形时,变形金属在压应力的作用下变形,具有更高的成形极限。  相似文献   
5.
赵忠  莫健华  阮澍 《锻压技术》2006,31(5):25-28
金属板材数控渐进成形工艺不需要专用的模具,是一种柔性的成形工艺.在工艺规划中,通过零件的数字模型来调节成形工具的运行轨迹,达到渐进成形零件形状的目的.由于汽车座椅形状复杂,金属板材渐进成形较困难.本文对其数控渐进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由建模、工艺分析、轨迹生成、HrpDSF处理、安装定位、加工润滑、后处理等组成的金属板材数控渐进成形工艺规划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汽车座椅的数控渐进成形中.并对汽车座椅数控渐进成形加工中,通常出现的破裂、回弹、起皱等严重影响成形质量的缺陷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处理防范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为今后完善和发展金属板材数控渐进成形技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板料数字化成形轨迹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板料数字化成形的加工原理入手,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轨迹可视化。轨迹可视化使得在加工前可进行仿真检查,使操作者事先知道程序是否存在问题,避免了加工前走空刀(一般需要4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7.
金属板材无模成形加工轨迹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一种采用快速原型制造原理的金属板材无模成形技术.根据快速成形技术中分层制造的思想,从板材无模成形的技术特点出发,采用基于STL文件的金属板材无模成形的加工轨迹生成方法,通过构造STL文件的等距模型并对其进行切片,得到加工轨迹。  相似文献   
8.
激光束的模式及光强分布对光固化成形制件质量的影响很大。本文采用针孔矩阵扫描方法。检测激光束投射在工作平面上的光斑,并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光斑的二维和三维的光斑分布图像。该方法获得的数据既可对光斑进行定量分析也可用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简单讨论开放式数控系统特点、功能的基础上,介绍了金属板材数控无模成形机的开放式系统结构及其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基于三维光栅扫描测量标定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提出自由置位固定编码多目标跟踪提取连续图像轮廓的全自动标定技术,同时给出了此技术的具体算法实现。利用本文提出的全自动标定技术,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并将该实验结果与利用通用的MARR算法得到的结果对标定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本文所提出的全自动标定技术不仅可以使操作更加便捷,而且能够很好地保证标定图像轮廓边缘的定位精度,同时使整个系统的标定精度保持在0·005~0·02mm范围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