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在两相区加热与完全奥氏体区加热Q&P工艺下0.2C-1.51Si-1.84Mn钢中的残留奥氏体。结果表明:两相区加热得到的残留奥氏体量最高达13.39%,完全奥氏体化得到的残留奥氏体量最高达5.23%,配分时间为10 s时,两种加热方式的试样都完成碳配分;两相区加热得到的残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存在:处于马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和位于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块状,而完全奥氏体化后得到的残留奥氏体以薄膜状存在于马氏体板条间;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发现,残留奥氏体的分布与晶界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侧围外板为代表的难成形零件,对零件表面成形质量要求高,成形后用油石打磨表面后存在成形纹缺陷,影响零件寿命以及涂装质量。应变分析后发现缺陷区域应变量安全裕度远大于10%,在此安全裕度下不会出现严重的减薄而导致表面粗糙。由应变云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应变状态为平面应变,平面应变状态下材料晶粒之间对变形比较敏感,晶粒间容易出现变形不协调。通过对材料生产中的热轧温度、卷取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改进,改进优化后成形件的材料组织得到了细化,成形件打磨后其材料表面较致密,有效解决了材料的成形纹缺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及不同配分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和块状残留奥氏体;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上升趋势,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残留奥氏体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配分温度的升高,实验钢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呈上升趋势;经Q&P工艺处理后的实验钢强塑积可达28215 MPa·%。  相似文献   
4.
低碳Si-Mn系Q&P钢两相区的退火热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新型的两相区不同退火温度的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奥氏体区退火的Q&P热处理工艺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发现,采用两相区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以两种形态存在:处于马氏体板条间的薄膜状和位于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块状。两相区热处理后的Q&P钢,不仅抗拉强度高达1000 MPa以上,其伸长率也高达23%以上,体积分数高达11%的残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冷轧中锰钢(0.2C-5Mn)退火后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微观组织特点和拉伸性能.实验钢冷轧退火后为铁素体加逆转变奥氏体的双相组织.退火后空冷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逆转变奥氏体,且其体积分数也明显高于退火后炉冷.退火后空冷实验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持续的TRIP效应,提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塑性,强塑积可达到26.5 GPa·%。  相似文献   
6.
采用CCT-AY-Ⅱ热处理连退模拟机,研究了不同配分时间下,两相区退火温度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分时间的两相区连续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或块状残留奥氏体;随配分时间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和强塑积呈上升趋势;当配分时间为300 s时,试验钢抗拉强度达到1000 MPa,其伸长率为27.3%,强塑积高达27 300 MPa.%。  相似文献   
7.
随着安卓智能电视、网络机顶盒子的逐渐普及,走进千家万户取代传统电视,人们使用电视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对电视的功能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看视频、看直播,玩游戏也成了绝大部分家庭的刚需,能不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大片、电视剧、综艺节目成了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面对家庭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需要一款专业的智能电视应用市场来满足用户日常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