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Ti?25Nb?10Ta?1Zr?0.2Fe (质量分数,%)(TNTZF)合金37°C下在林格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并在同样的条件下用Ti?6Al?4V ELI(低间隙)合金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NTZF比Ti?6Al?4V ELI合金表现出更高的腐蚀电位,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更加稳定的钝化电流密度和更宽的钝化区间,因此具有更加优越的抗腐蚀性能。除此之外,在Ti?6Al?4V ELI合金的表面钝化膜上观察到了点蚀现象,但是在TNTZF合金表面没有发现点蚀现象。XPS 分析结果表明:TNTZF 合金表面钝化膜由 TiO2基体以及 Nb2O5、NbO2、Ta2O5、ZrO2、TiO和Ti2O3等氧化物共同组成,从而使得钝化膜更加稳定且保护作用更强,因此TNTZF合金比Ti?6Al?4V ELI合金表现出更加优越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采用元素粉末反应合成法,利用固相偏扩散的原理进行固相烧结制备Ni-Cr-Fe多孔材料支撑体,再利用人工刷涂的方法将同配比且较细的Ni、Cr、Fe元素粉末悬浮浆料刷涂于多孔支撑体表面,经过真空烧结,制备得到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通过XRD、SEM、能谱等测试手段表征烧结后的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的物相及孔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同质的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膜层完整,结合强度较好,以冶金桥接的方式结合。随着膜层厚度的增加,透气度将减小,当过渡层的厚度为80μm,表面膜层厚度为30μm时,最大孔径为6μm,透气度为936 m~3·m~(-2)·h~(-1)·kPa~(-1),透气度下降22. 64%。在膜层等厚且过滤精度达到要求时,二阶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透气度的下降率比一阶梯度孔径NiCr-Fe多孔材料透气度的下降率小。过渡膜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实现了在较高过滤精度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过滤通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压缩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元素Zr和Ce对Ti-11 at%Si铸态亚共晶合金组织和室温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i-Si亚共晶合金中添加8.0 at%的Zr可降低Si在α-Ti中的固溶度,促进硅化物细小、弥散析出,可改善合金的压缩强度和塑性。而添加0.5 at%的Ce可以明显细化α-Ti枝晶和共晶团组织,也可提高合金的压缩强度和塑性。且Ce对Ti-Si亚共晶合金的细晶强化效果比Zr要好。物相分析和EDS结果表明,Zr和Ce都主要存在于Ti5Si3相中,Zr则取代了部分Ti原子,形成了(Ti,Zr)5Si3相,Ce取代了部分Si原子,形成了三元硅化物Ti5(Si,Ce)3相。  相似文献   
4.
使用两步水热法在泡沫镍表面生长NiCo_2S_4纳米管阵列,再通过电化学聚合技术将聚吡咯包覆在NiCo_2S_4纳米管表面形成核壳式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物相与微结构,表明管外径约130nm,管壁厚约15nm,聚吡咯包覆膜平均厚度约8nm。研究聚吡咯包覆对NiCo_2S_4纳米管赝电容性能的影响,揭示聚吡咯改善了NiCo_2S_4纳米管的比电容、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放电比容量与未包覆的相比从1123F·g^(-1)增长到1524F·g^(-1),增加了36%;3000次循环后,聚吡咯包覆NiCo_2S_4仍释放比容量1096F·g^(-1),相比于第一次的保持率为78.5%,而未包覆的比容量只有22%的保持率。赝电容性能的改善主要是由于聚吡咯提高了NiCo_2S_4纳米管的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稀磁半导体的研究现状,从其分类、各自特点、物理性质和应用现状等各方面详细阐述了稀磁半导体的基本特点,并展望了今后稀磁半导体的研究重点与实用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TC21钛合金马氏体中亚结构的形貌和形成机理。结果显示,在960~1000°C温度范围内,TC21合金进行固溶淬火处理后会发生β→α′′马氏体相变。在板条状α′′马氏体内部发现有反相畴界状结构,并且该结构平行于α′′马氏体的(001)和(020)面。该结构被确定为马氏体相变过程中诱导产生的一种堆垛层错,它具有反相畴界的形貌特征,但并不是有序/无序相变过程中产生的反相畴界。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马氏体畴形核并且长大,畴与畴之间相互碰撞,最终导致反相畴界状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配制不同硅含量的WC颗粒增强涂层,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磨粒磨损试验机等,对比研究硅对氩弧熔敷原位制备WC颗粒增强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硅含量为0~5%,硅能促进WC形核与长大,抑制Fe3W3C等M6C碳化物的形成. 其中当硅含量为5%时,涂层中WC分布均匀,涂层性能达到最佳,其相对耐磨性达到最高值. 当硅含量继续增加到7.5%以上时,WC颗粒反而细化,且团聚现象明显,涂层耐磨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过添加不同含量的合金元素Cr制得WC钢结硬质合金,研究Cr含量对WC钢结硬质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增多,WC晶粒尺寸越来越小,复式碳化物出现异常长大现象,合金孔隙度降低,合金相对密度逐渐上升,合金硬度不断上升后稳定在70 HRC左右,合金的抗弯强度和冲击性能均先上升后下降,在Cr含量为10%左右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原位Cu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介绍了该复合材料的最新制备工艺,对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讨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钨铁和炭黑为反应源,采用真空烧结法反应制备不同n(C)/n(W)的WC-Fe耐磨材料。采用XRD、SEM、EDS、宏观硬度与磨粒磨损等测试技术,对比研究n(C)/n(W)对WC-Fe耐磨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WC+γ两相组织对应的n(C)/n(W)范围为1.1~1.3,n(C)/n(W)低于1.1时,出现η相;而n(C)/n(W)高于1.3时,出现C相。随着n(C)/n(W)在0.9~1.7之间增加,硬质WC的含量与平均晶粒尺寸先显著增加后缓慢变化,材料的密度、线收缩率与硬度逐渐下降,磨损质量损失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