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净化对非晶形成能力和非晶热稳定性的影响SCIE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玻璃熔体净化法和电磁悬浮循环过热法消除Ni_(75),B_(17)Si_R合金液内的异质核心,研究了净化对该合金液非晶形成能力和所形成的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净化和忽冷相结合的工艺制备出了20×10×0.5mm的Ni_(75)B_(17)Si_8非晶试样,试样的厚度较净化前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2.
掺杂对WCu电触头材料电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分别掺杂0.3%B、2.0%Nb和1.5%Ce (质量分数)的WCu电触头材料,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抗电弧烧蚀实验探讨不同掺杂元素对钨铜电触头材料电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击穿时,WCu电触头材料的电弧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起弧、稳定燃烧和灭弧3个阶段;掺杂0.3%B、2.0%Nb和1.5%Ce的WCu电触头材料的电弧寿命比未掺杂的长,截流值小;等离子云体积大,颜色浅,在样品表面燃烧区域大,电弧分散,燃弧能量分散;电弧燃烧稳定,无放射状光芒.含有掺杂元素的WCu电触头材料的抗电弧烧蚀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最明显的为WCu-B电触头材料,其抗烧蚀性能提高了近30%.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净化法使 Ni-32.5wt-%Sn 共晶合金液获得深过冷,对该合金液在不同过冷条件下的凝固机制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过冷度小于约10K 时,该合金液凝固生成 Ni_3Sn相和 Ni(α)相层片共晶。在深过冷条件下,由于 Ni_3Sn 枝晶的自由生长速度远大于 Ni(α)枝晶的自由生长速度,再辉过程中,Ni_3Sn 相和 Ni(α)相不能以匹配方式生长,而由 Ni_3Sn 相作为领先相以枝晶簇方式生长。再辉过程中形成的枝晶簇,其内部 Ni_3Sn 枝晶进一步熔断粗化及 Ni(α)相在Ni_3Sn 枝晶间形成生长,最后形成非规则共晶组织。当过冷度小于130K 时,再辉之后,枝晶簇间存留有较大体积的成分仍为 Ni-32.5wt-%Sn 的合金液,这部分合金液在共晶平台阶段以层片共晶方式凝固,所以试样内部的组织由非规则共晶区和层片共晶区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秦代的铜杆和铜丝进行了金相和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考古资料断定:远在秦代,我国的工匠已掌握了一定的合金成分、铸造、热处理、锻造技术。铜杆和铜丝的加工工艺是,先配制铜合金成分,铸造成铜板,再高温固溶退火,尔后锻打成薄板并裁制成铜杆或铜丝。  相似文献   
5.
在真空电炉中利用机械合金化和热压烧结法制备出纳米晶块体钨铜合金。在进行电击穿实验时,电弧在其表面出现了分散现象,明显不同于相应传统材料电弧集中在局部的现象。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在电击穿时由于较低的逸出功、大量晶界的存在和纳米尺度的粒子能窄化钨铜界面的势垒而诱发大量电子发射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吸铸法制备出直径3mm的Ti40Zr25Ni8Cu9Be18块体非晶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非晶合金试样的结构,同时,分别采用连续升温晶化方法和等温退火方法研究了该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行为和晶化过程中的相转变。结果表明:该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和晶化行为均具有显著的动力学特征,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其过冷液相区宽度△Tx为54K,一级晶化激活能Ep1为213.04kJ/mol;晶化过程为二级晶化反应,第1阶段晶化对应I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第2阶段的晶化反应则包括:I相转变为Laves相和Laves相从残余非晶基体中直接析出。  相似文献   
7.
电弧作为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在工业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害的一面。本文就高压开关触头间电弧的产生机制及电弧熄灭的方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使人们对电弧的危害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为今后预防电力开关电弧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过冷Ni—Sn共晶合金的快速凝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不同稀土元素对W—Cu电触头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出添加不同稀土的W-Cu-RE电触头材料.比较不同稀土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电弧烧蚀后的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W-Cu合金中最适宜添加的稀土单质为La,它使粘结相Cu呈连续网络分布.W-Cu-RE电触头材料较传统的W-Cu合金抗电弧烧蚀性能有了明显提高,达到30%.主要原因是触头间产生的电弧由于稀土的加入更容易使金属Cu气化而带走大量热能,从而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