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介绍感应加热电源在铜与不锈钢钎焊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具体产品提出了适合产品焊接的感应电源类型和具体的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2.
高频感应钎焊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高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高频感应钎焊设备中的主要结构参数,应用感应加热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根据零件加热要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高频电源和设计优良的感应器的技术措施,最后介绍了几种特殊感应器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感应加热电源在铜与不锈钢钎焊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具体产品提出了适合产品钎焊的感电源类型和具体的工艺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4.
铝钎料膏的研制及其在钎焊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了铝硬钎焊用钎料膏 ,对其工艺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钎料粉分离成不同的颗粒度配制成钎料膏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随着钎料粉颗粒度的增加 ,钎料膏的流动性和填缝性能力增强 ,在保证钎料膏能填缝的前提下 ,钎料粉的颗粒度越大 ,所需钎剂的量越小 ,可以降低钎料膏的成本。用Al Si共晶合金粉、氟化物钎剂和粘结剂按适当比例配制成膏状 ,确定了钎料膏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及其焊接工艺参数 ,实验表明配制的钎料膏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和焊缝成型性。  相似文献   
5.
接触反应法解决铝/不锈钢钎焊的缺陷及脆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满足不锈钢电加热餐具生产的需要,提出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复合电热餐具的铝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研究表明: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的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大面积结构致密地连接在一起;接触反应钎焊初期存在Al/Si固相扩散反应的液相反应萌生,该过程与加热阶段Si的固态扩散、液相层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共同构成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成缝过程;接触反应钎焊初期液相反应萌生以Al/Si固相界面的扩散为主要控制过程,其受控于Si向Al基体内的固相扩散速率,液相层的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受控于Al在Al-Si液相中的扩散速率,是液相产生的主要阶段;接触反应钎焊依靠反应液相层的阻隔延迟效应,限制了铝/不锈钢异种材料间脆性化合物的生成,使得反应层薄,钎缝强度高.  相似文献   
6.
扩散连接接头区域元素浓度分布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扩散连接接头区域元素浓度的分布是扩散连接技术中影响被连接材料的扩散,相变,界面反应及接头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人们借助于计算技术。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以便对扩散连接过程及质量进行预测与实时控制,针对异种材料的扩散连接过程,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进行了扩散连接接头区域元素浓度分布的数值分析,建立了生成固溶体类型的界面反应模型,以使人们能够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扩散连接因素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利用耐热合金K5与耐热钢2Cr12NiMoV的扩散连接对建立的模型的试验验证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元素的分布规律,可以为扩散连接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接触反应钎焊实现了复合电热餐具铝热管与铝板以及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 通过选择接触反应钎焊的中间层成分, 采用Si为中间层介质进行钎焊工艺试验. 对接头组织的显微分析表明, 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发生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 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以及铝板与不锈钢板大面积结构致密地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以TiAl金属间化合物增压涡轮与 4 0Cr钢轴的扩散连接为背景 ,提出了复合阻隔法扩散连接工艺 ,并探讨了阻隔效应原理 ,建立了从材料的扩散连接性角度出发的原子半径、原子电负性阻隔层选择原则。利用本文的扩散连接阻隔效应原理 ,确定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增压涡轮与 4 0Cr钢轴的扩散连接复合阻隔层为Ti/V/Cu ,由此得到的扩散连接接头在V/Cu及Cu/ 4 0Cr的连接界面处出现了对连接性能有利的无限固溶体层 ,在TiAl/Ti的接触面上生成了能够强化接头强度的Ti3 Al TiAl双相层和Ti的固溶体层 ,与TiAl/ 4 0Cr直接扩散连接相比 ,Ti/V/Cu复合阻隔层的加入 ,避免了在TiAl/4 0Cr的接触面上TiC、Ti3 Al、FeAl、FeAl2 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相的产生 ,接头强度高达4 2 0MPa ,因此利用本文的阻隔效应原理可以很好地进行复合阻隔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