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合成表面含磺酸基的双亲型核-壳聚合物,本文采用两步乳液聚合法,第1步合成PS种子乳液;第2步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PS种子乳胶粒外包覆1层交联的聚苯乙烯磺酸酯,得到表面含磺酸酯的核-壳型聚苯乙烯(CPS)乳胶粒子。通过调节壳层单体的加入量,可以控制外壳层聚合物的质量分数(相对核层)在10%~30%之间。将外壳层的磺酸酯基水解转化成磺酸基得目标产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IR)、差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光电能谱(XPS)等方法对制备的乳胶粒子进行了测试和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三步、一锅法制备了具有亲油内核和亲水外壳的单分散聚合物微胶囊.利用TEM等对乳液和微胶囊进行表征.乳液在NaCl水溶液中沉淀,离心分离,抽滤并用冷水洗涤,得到固体微胶粒.固体微胶粒可长时间稳定分散在水中而不分层.采用10~15%(w)固体含量的上述分散液制备的薄膜,在25℃下与水和环己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6°~20°和23°~30°,表现为两亲特性.可是,将薄膜在真空下于200℃处理0.5小时后,与水的接触角变为95-110°,而与环己烷的接触角几乎不变,表明薄膜在热的作用下完全由两亲性变为亲油疏水性.  相似文献   
3.
乳液聚合中,乳化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偏二氯乙烯(VDC)、二乙烯基苯(DVB)和4-乙烯基吡啶(4-VP)为单体,以实验室自制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作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常规间歇乳液聚合方法制得具有不同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的稳定聚合物乳液.通过TEM、红外光谱仪对聚合物乳液进行了乳胶粒形态和结构测试.通过颗粒度和Zeta电位测试仪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4-乙烯基吡啶的用量和单体浓度对乳胶粒粒径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乳液具有较高的ξ电位,粒径分布窄,粒径大小可以在40 ~300nm范围内调整.该乳液聚合方法对合成含吡啶基团的聚合物乳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部目前已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将示范工程分成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导则中对安全防范子系统做了基本描述,其中住户报警系统是最基本和必须的选择。那么对于房地产发展商和设计部门,选择什么样的报警系统才能满足住户的安全需求呢?一个住户报警系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 功能齐全是住户报警系统发挥有效作用的保证住户报警系统进入千家万户,要适应住户不同的要求和安装环境,功能齐全是一个基本保证。首先,住户报警系统要能够网络联网,以小区管理中心为核心,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步法制备一种具有疏水内核、亲水外壳的聚合物微胶粒。首先,通过乳液聚合制备得到甲基丙烯酸丁酯与异丁烯酸甲酯共聚物(P(BMA—MMA))乳液。然后,在适当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一种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P(BMA—MMA)微胶粒的表面引入一层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外壳。最后,将外壳层的部分环氧基团转化为季铵盐,从而形成一种亲水性的外壳。这种核一壳型固体粒子能在水中再分散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无须借助分散剂、乳化剂或其他添加剂的帮助。利用这种核一壳乳液制备的乳液薄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6°(25℃),而经150℃短时间处理后的接触角超过90°,表明完全由亲水性转变成疏水性。此外,乳液薄膜在加热处理前很容易被中性水从基板上冲洗掉,但在加热处理后不能被洗掉。当在乳液薄膜中加入一种在830nm有最大吸收的红外染料后,薄膜对830nm激光敏感,并经曝光、中性水显影后可形成阴图型图像。  相似文献   
6.
沉淀聚合法制备电泳显示白色球形复合粒子的机理(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二氧化钛的特性和4-乙烯基吡啶的功能,利用沉淀聚合法在甲醇中合成出二乙烯基苯-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包覆的二氧化钛多核的表面光滑的球形粒子。利用DSC和TG检测了聚合效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了聚合物的结构单元,利用SEM观察了复合粒子的表面,获得了具有稳定性、表面光滑的球形微粒。相应的聚合机理通过分析一系列制备核壳微球方法所得产物的SEM照片和改变一些参数所得的结果得以证实。分散的顺序和4-乙烯基吡啶的用量决定了生成复合球形微粒的机理。进而,通过溴代烷烃和在甲醇中沉淀聚合产物表面的4-乙烯基吡啶化合而成的季铵盐证实了复合微粒的电泳特性。  相似文献   
7.
8.
4-乙烯基吡啶对电子纸用电泳粒子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双官能团单体4-乙烯基吡啶的特性,以甲醇为介质利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出二乙烯基苯-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三元共聚圆球形产物。通过DSC检测,未发现玻璃化温度。TG的一阶微分曲线随着反应物用量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并检测到吡啶基覆盖在微球表面。FT-IR测试到属于二乙烯基苯和苯乙烯的吸收峰770~875cm-1和1450~1725cm-1,属于吡啶基的吸收峰1600cm-1,进一步证实了产物的结构。利用SEM图片对微球粒径和形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证实了三元共聚圆形微球的存在,并初步判断了微球形貌形成的机理,进而断定影响本聚合反应产物形貌的主要原因是4-乙烯基吡啶与甲醇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据以上研究为基础,实现了产物微球在适当介质中的电泳性能,并发现zeta电位随微球半径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